每次提到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好多小夥伴是不是有疑問:是不是翻譯錯了?應該是博士才對。


圖源:8視界
在這裡,小編要聲明一下:不是翻譯有問題,所有媒體都是這麼稱呼這幾位部長的。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中國網友都不能理解,在網上發出了類似的提問。

趁這次機會,小編就好好跟大家聊聊這件事!
這幾位部長從政前就是醫生
從政後也還是被稱呼為「醫生」
我們常常提到的這幾位醫生部長,他們本身就是醫科畢業,隨後投身於醫學事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 他們不僅有醫生執業資格,更是在醫學界有很高的的成就,甚至有人做到了醫院的CEO!
這使得他們的醫生形象深入人心,即便他們後期從政,大家依舊習慣性稱呼他們為醫生。
而且,醫生在新加坡是很受人尊敬的,因此在給各位部長加title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加「醫生」!
下面就仔細扒一扒這幾位醫生部長的經歷吧~
外交部長維文醫生
(Dr. Vivian Balakrishnan)

作為外交部長,維文醫生是中國網友最為「熟悉」的新加坡部長了。
但很少有網友知道,維文醫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畢業生,並且還在皇家愛丁堡外科醫院進修碩士。
維文醫生是新加坡非常有名的眼科醫生,2000年還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擔CEO!
2001年,維文醫生才選擇從政,後來更是直接坐到了外交部長的位置,成為內閣中最年輕的部長!
人力部長陳詩龍醫生 Dr.Tan See Leng

圖源:中國駐新大使館
陳詩龍醫生大學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並獲得醫學學士和外科學士雙學位!
隨後,陳詩龍醫生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醫學碩士學位,以及家庭醫學院院士,2014年,陳詩龍醫生還被授予新加坡醫學科學學院院士的稱號。
最值得稱讚的是,陳詩龍醫生即使從政後,也還在為病人提供醫療幫助!是「當之無愧」的「醫生」!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
(Dr. NG Eng Hen)

黃永宏醫生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畢業的,還在母校進修,獲得了外科碩士學位。
畢業後,黃永宏醫生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擔任顧問外科醫生,隨後在伊莉莎白擔任外科腫瘤醫生。
直到2001年,他參選成為碧山選區的議員,隨後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 Dr. Janil Puthucheary

圖源:8視界
普傑立醫生是馬來西亞人,2001年才移居新加坡,在這之前,他在愛爾蘭考獲醫學文憑,之後也曾入職倫敦、雪梨等地的醫院。
移民新加坡後,普傑立醫生在竹腳婦幼醫院擔任高級顧問,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醫生,在陳篤生醫院就職。
有意思的是,普傑立醫生是政治世家出身,並向自己的妻子保證:只對科學和科學感興趣,不會從政。
現在的普傑立醫生,已經成為新加坡的政務部長了.....
註:傳聞,普傑立醫生當初是用「想要給孩子傳遞無私奉獻的價值觀」來說服妻子的,後面他的妻子也同意了。
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 Dr. Koh Poh Koon

許寶琨醫生也是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並拿到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
隨後許寶琨醫生在伊莉莎白醫院擔任醫療主任和結腸直腸外科顧問,同時還是新加坡中央醫院和樟宜綜合醫院的顧問外科醫生!
這麼多buff疊加起來,被稱為醫生肯定是沒毛病的~
前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 Dr. Lam Pin Min

藍彬明醫生在2020年就卸任了,隨後在一家眼科中心就職,但是在卸任前,官方對他的稱呼也是醫生。
說到藍彬明醫生的經歷,那就很神奇了,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畢業,隨後在新加坡空軍部隊擔任醫務人員,並在空軍部隊乾了9年。
2000年,藍彬明醫生還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碩士學位,2014年他加入鷹眼科中心(Eagle Eye Centre),才幹了7個月就接到衛生部的任命,從此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幾位醫生部長,他們title里的Dr真真確確就是醫生的意思,畢竟他們的學歷還沒有到博士。
不過,新加坡的「醫生部長」中有一個特例,他title里的Dr還真的就是博士。
總理公署部長孟理齊博士 Dr Mohamad Maliki bin Osman

孟理齊博士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的,不過不是醫學學士,而是文學學士和社會學學士雙學學士,後期又在母校獲得社學會碩士學位。
隨後,孟理齊博士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教育背景達到博士的部長,新加坡人會尊稱他們為某某博士。
而有醫學背景,且有醫師資格並曾在醫院就職的部長,即便走上政壇,新加坡人還是會習慣性稱呼他們為某某醫生。
內容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