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好,在新加坡能活嗎?」

通心粉,在萬事通回答這個問題前,咱們做個小測試,你在新加坡經常說什麼語言?
萬事通也經常被粉絲問:「我英語不好,在新加坡能生存嗎?」。其實,萬事通沒來新加坡之前對這個問題也充滿疑問和恐懼!萬事通當時也和英語不好的通心粉一樣恐慌、害怕,家裡的人也很擔心。剛來到新加坡以後,各路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會問,你英語不好在新加坡生活得好嗎?

在沒來新加坡的「外人」看來,英語不好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是不能生存的!新加坡的路標、指示牌、商場購物、產品的所有標註都是英語。在不會英語的盆友看起來很害怕,英語不好咋生活啊!

26個字母都認識,卻對英語單詞一個都不識。連基本的標註看都看不懂,更別提說出來,交流更是痴人說夢。

大家別再問了,今天萬事通就好好跟大家坐下來談談,「英語不好,在新加坡能不能活?」的問題。
其實,當你來到新加坡就知道,並不是你想的那樣!在新加坡生活其實會遇到這樣幾種情形:英語說不好,可以生活;英語說得好,不可以生活;英語說得再好,也不一定能生活......萬事通就跟通心粉們嘮嘮嗑,看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在新加坡多年,不會英語,遊走坡島
在新加坡生活多年,聽得最多的是「Can you speak Chinese?」,有這樣經歷的通心粉是不是很多呢?舉手萬事通看看~

剛來新加坡的時候,碰到需要跟新加坡人交流,第一句說的就是:「Can you speak Chinese?」總會先問別人你會說中文嗎?這樣以便我們交流。可是新加坡人會用中文回應你:「沒關係,說中文就好,我會說華語。」得到這樣的回覆,懸在心上的石頭一下子就落下,整個人都輕鬆了!

人生有三大錯覺,我今晚一定早睡、我明天就開始減肥、我去新加坡就能練好英語....很多人覺得,如果我在英語環境里呆上一段時間,肯定就能分分鐘用英語跟人家交流了。

來新加坡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拿起英語口語書發憤圖強,希望做到生活中一定儘量用所學的英語同大家交流。有一次在商場購物,就想把昨天學習的購物場景英語實踐交流一下,就問店員:「How much is this?」,店員卻用中文回答說:「100塊」。一次怎麼能打消我的積極性,如是多試了幾家,得到的都是中文回答。這就尷尬了,是我的中國人特徵太明顯,我還學不學英語了?!

很多情況下,新加坡人更習慣用中文和華人交流,哪怕你想練英語他們也會選擇用中文和你對話。也許在他們看來,為了不影響交流,還是說中文比較好。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為主流的社會,使用漢語也很頻繁,新加坡人在基礎教育時,就有中文這門課,他們聽說讀寫基本都很好,很多人在家也說漢語。
對新加坡其他種族的人來說,他們大多數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也會基本的普通話。例如,當你在街頭小販那裡買東西時,需要用普通話交流,無論你是華人、馬來人或印度人。萬事通順便說一句,其實新加坡的食品方面基本都是有中文標註的。

通心粉,如果你已經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爸媽雖然想孫子,卻還是遲遲不願意過來,因為擔心語言不通。你不妨把周邊的生活環境,特別是有中文的標記的拍下來給他們看看,其實不會英語也可以在新加坡生活得很好。不用打飛的往返中國,可以把爸媽接過來照顧,也可以幫你帶帶孩子。
標準英語,卻拜倒在Singlish裙下
作為一名國際學校出來的學生,英語還不錯,本想著來新加坡生活應該是沒有問題,不曾想卻如此艱難~

在新加坡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困惑:標準的英式/美式English在新加坡生活也困難!想去新加坡生活要學什麼語言?English?No!No!!No!!!,是Singlish。
當你和新加坡人用英語交流時,你一口標準英語遇到Singlish真的是一臉懵,根本聽不懂。要知道在英國人的正宗倫敦腔面前,一切英語都是渣渣,就連美式英語都不放過。可是,你知道嗎?當遇見Singlish,外國全體人民都表示「佩服到五體投地」。因為他們也不習慣Singlish,聽不懂這門神奇的語言。

當你習慣了,摸清了套路,漸漸懂了一點。你以為Singlish只是語法缺失,結尾自帶lah(啦)wah(哇)ah(啊)leh(啊)liao(了)等語氣詞,簡單又粗暴的說出想要表達的話。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錯了,習慣了Singlish,你有的時候還是聽不懂。這種具有魔性的Singlish,可謂是語言大雜燴,各式文化在新加坡路過,沉澱,發酵,翻炒成一盤菜,又咸又甜又辣,整得人暈頭轉向。

如果以為英語過了八級,聽Singlish毫無壓力? 錯!一句話里有英語、閩南語、粵語、馬來語、漢語, 幾個頻道隨意跳轉,不信你自己試試~
去一個巴剎吃飯,問旁邊別人:「Can I sit here?」 對方連忙點頭回答:「Can can can!」
買東西的時候問老闆:「How much?」老闆回答:「three(tree) dollar one!」
聽到媽媽勸兒子吃飯,說:「Big already, eat yourself lah!」
如果以上三句對話你看懂了,那麼恭喜你,距離新加坡英語又進了一步。

標準普通話20多年,竟在這裡不標準,尷尬~
新加坡人會說華語,隨處也能看到熟悉的漢字,可是生活中卻經常懵波~「巴仙?水草? 好料?還錢?喝水?」

當萬事通第一次聽到「巴仙」以為是「十八鮮(調味品)」實際是折扣,水草是「吸管」,好料是「好吃~」,還錢是「買單」,喝水中的水指的是所有飲品。新加坡華語真正說起來,卻很隨意,就像每個人腳下的那雙人字拖,腳伸進去便完事,完全沒有任何修飾語法邏輯。

最明顯的是水果都以「粒」作為量詞,一粒芒果,一粒西瓜,一粒榴槤;把「好了(le)」念成「好了(liao)」。在學校里練就的標準普通話,在這裡顯得突兀,就像穿西服參加沙灘派對,自己說得字圓腔正,頭頭是道,周圍卻是一片懶懶散散,隨意組合的新式漢語。

來,設想一個情景:有一次,你跟新加坡朋友逛街,百無聊賴地看她在不斷的挑選,你隨意亂看,突然看到一件綠色的衣服很適合她,這時候你說:你看這個綠色的衣服怎麼樣?她還沒看,反問你綠色是什麼顏色?新加坡人管綠色叫青色。

以前新加坡朋友跟我過馬路等紅綠燈時,他就給我說「OK,青色了,LET'S GO~」 還好現在懂「綠色」的新加坡人越來越多了~不過也有中國人先不太適應的,因為青色在我們看來是另一種顏色,英文有個詞叫cyan,就是我們說的那種青色的意思,我問我朋友cyan你們用華文怎麼講,他想了半天說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反問我「是那種青青藍藍的顏色,是不是?」

更讓人「驚嘆創造力」的是新加坡的姓氏,因為你可能分不清對方到底姓誰名誰!我經常叫錯新加坡朋友的姓名,通心粉新加坡華人的姓氏,你搞得懂嗎?比如Ng, Goh, Teo...…簡直迷一般的存在……那麼多姓氏裡面,估計最容易識別的就是「Lee」,因為它和漢語發音lǐ很相似。至於其它幾個嘛,猜起來估計還是有難度的……還有人特意為姓氏專門編寫詞典,可見它是多麼難懂。
偶爾跟新加坡Uncle聊天,聊著聊著他就開始嫌棄我,你的普通話怎麼一點也不標準呢?啊~我說了20多年的普通話,在新加坡被批評不標準,當時那臉真是火辣辣的,尷尬啊~我想說Uncle,你的新式普通話在中國才是不標準的!
多元化新加坡,語言會得不多,四五種而已
在新加坡,語言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不掌握幾門「外語」感覺好像錯過了什麼!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官方語言:馬來語、漢語、泰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漢語使用人群較廣泛。不要奇怪一個新加坡人同時會5種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福建話、廣東話等等,或者一句話里有多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