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客工宿舍爆發疫情後,至今已超過一個月了。客工群體的每日新增病例仍然維持在三位數,而且大部分時間在500起以上,顯示疫情依然嚴峻。

我的一位小老鄉濤哥,是來自中國湖北的客工。他就住在最早一批被列為隔離區的客工宿舍里。被「封鎖」在裡面已經整整一個月了。
就在(5月7日),濤哥同宿舍的室友也被確診了。這給濤哥帶來了陰霾,甚至是恐懼。
他們四個客工住同一間寢室,被確診的室友就睡在他的上鋪,濤哥能不恐懼嗎?

他跟我說過,他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妻小要養活,特別是妻子在2018年得了一場重病,還沒有完全康復,全家人就指望他掙錢養家。他就是這個家的天,天怎能夠塌呢!
他擔心,他恐懼,他問我,為什麼室友確診了,不給他做檢測呢?難得一定要等到有症狀,甚至危重症了才檢測嗎?而被檢測出來的感染者,也沒有被送去醫院,只是換了一個房間。

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聽說,新加坡政府在5月初宣布客工宿舍的抗疫工作進入新階段。當局將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大型客工宿舍設立社區護理設施和康復設施。這些在宿舍的設施,跟政府在博覽中心等處設立的設施功能一樣。
其中,社區護理設施(Community Care Facilities)有醫療團隊進駐,用來照料病情相對輕微或沒有症狀的患者。如果14天後不需要住院,客工就會轉去同樣設在宿舍內的社區康復設施(Community Recovery Facilities)調養和等候康復。
這樣一來,大型宿舍的客工一旦確診,就能立即調入社區護理設施,而不需要等當局另安排轉運至宿舍外的社區護理設施。這主要還是因為被感染的客工絕大部分是輕症。
這個安排也算合理吧。只是就具體情況而言,濤哥的室友住進去的那個房間,都是檢測呈陽性的印度裔客工。這樣就有一個麻煩。那邊的一日三餐以印度餐食為主,可憐濤哥的室友就只能經常餓肚子了。
他也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客工。尤其人的身體或心裡不舒服時,胃口本來就不好。聽說這位華族小伙子,一看到印度餐吃不進去。
我知道政府已經盡力了。他們不僅提供一日三餐,而且正努力改善伙食供應。只是我覺得管理者應該建一個群,這不算難,方便了解客工們的需求。如果印度餐和華人餐能精準送到每一位客工手中,肯定會有利於客工們的康復。

在同寢室被確診的室友換了房間後,濤哥還是住在同一間宿舍里。後來我的小老鄉說,很快有工作人員來進行消毒,這讓我放心了許多。但願他能夠安全渡過隔離期。
網上有人說,客工宿舍里條件差、不衛生。但濤哥傳來的圖片,我看到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誰說客工不講衛生?四個男人,把個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收拾得這般整潔,比很多窩在家裡的人,拾得更乾淨吧。

你看這就是他們的房間

他們這個宿舍,一套房有三個臥室,每間臥室住四個人,12個人共用廚房和衛廁。帶大家看看他們的廚房和衛廁,是不是也很乾凈?


客工宿舍的疫情嚴峻,主要還是他們居住的比較密集。畢竟是集體宿舍,最起碼這12個人,就像是一家人,很難保持安全距離的。
新加坡政府也意識到這一點,正在動用軍營、空置組屋、小學校舍、教師宿舍、甚至是豪華遊輪,來安裝不同情況的客工。
李顯龍總理說,照顧好客工是新加坡政府的責任!這讓我感到很欣慰。但被隔離的客工多達數十萬,單單一日三餐,還有水果飲料,這不僅是一大筆經費,也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加上為客工做免費檢測和治療,不簡單!這體現了小國大擔當。

高爾基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在我眼裡,客工們就是能工巧匠,他們辛勤耕耘、默默無聞。獅城之所以能雕畫成花園城市、亞洲四小龍,其實都離不開他們的貢獻。
雖然他們都很平凡,他們離鄉背井,只為自己和家人能夠過上好生活,但這個世界就是由包括他們在內的所有勞動者們,打造和支撐起來的。

我讚美客工,就像讚美一切值得尊重的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偉人、英雄、科學家、抗疫天使一樣。在此也衷心祝願新加坡全民團結一心,戰勝疫情,迎接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