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警方共接到276起商業電子郵件詐騙事件報案,受害者共損失至少3200萬新元(摺合人民幣約1.6億元)。警方揭露了犯罪分子常用的詐騙手法,呼籲民眾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新加坡警方指出,騙子們利用遭破解的電子郵件帳戶或使用以假亂真的偽造電子郵件地址,打著向商業夥伴或職員支付薪資等幌子,向受害者發送指示,要求他們轉帳到另一個由詐騙分子控制的銀行帳戶。

受害者按要求回應電子郵件後,才發現發件人使用了遭破解或以假亂真的虛假電子郵件地址。與真正的電子郵件地址相比,偽造的電子郵件地址中通常有個別字符拼寫不正確,受害者若不仔細觀察,難以辨識是否為真實電子郵件地址。

在過去的商業電子郵件詐騙案件中,騙子們經常冒充公司總裁、商業夥伴或供應商行騙。近期警方注意到一種新型的詐騙手法,騙子們冒充公司職員實施詐騙活動。
為了使受害者容易上當,騙子們使用同樣的公司標識、公司網站的連結或常用的電子郵件格式,也會附上含有職員名字的銀行存摺複印件,讓受害者誤以為收到了職員的真實轉帳請求。只有在供貨商或職員通知受害者尚未收到款項時,受害者才驚覺自己已經上當受騙。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