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2021年1月下旬確診首例新冠病毒病例,當時人們開始出現恐慌。澳大利亞人沖向超市,搶購的是廁紙,而新加坡人搶購的則是方便麵。
新加坡在17年前經歷了非典(SARS,又稱薩斯)暴發,深知一種新病毒可能造成的潛在破壞。非典當年在新加坡造成33人死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敦促全國「保持冷靜」,繼續他們的正常生活,並說「沒有必要儲備方便麵」。

當許多國家在控制新冠病毒COVID-19的戰鬥中敗下陣來,新加坡的反應卻被許多人視為榜樣。
儘管新加坡的中小學校和大學依舊開放上課,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都低。
雖然商業活動受到了影響,但新加坡至今沒有採取許多其他國家採取的全面封城措施。
但是,隨著新加坡人從海外帶回新冠病毒,病例數量開始上升,新加坡抗擊新冠病毒的防禦正經受著考驗。
公共衛生專家們想知道:這個國家能否抵擋住最近一波病例帶來的衝擊?
以下是新加坡在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鬥爭中採取的五個步驟,使新加坡疫情至今仍得到控制。
1. 制定預案並迅速實施
2月初,在新冠病毒警戒級別提高後,新加坡人搶購超市貨架上的罐頭食品和方便麵。

在這個城市國家對抗新冠病毒的戰鬥中,最重要的因素也許是政府在病毒來襲之前就有了一個全球大流行的應對預案。
這份預案是在2003年非典暴發後制定的,並在去年12月下旬武漢出現新冠疫情後立即啟動。
「應對疫情的最佳方法是先發制人,及早行動,」新加坡首席衛生科學家陳祝全(Tan Chorh Chuan)說。
陳祝全教授當年幫助新加坡渡過了非典疫情。那場疫情讓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今年1月初,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一個跨部門的工作組,成員包括來自許多政府部門的代表。
1月23日第一例確診病例出現時,檢測機制已經啟動運行。
「出現第一個病例時,實驗室已經做好了準備,」戴爾·費希爾(Dale Fisher)說。他是一名澳大利亞傳染病專家,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制定策略。
「我們的第一個病例出現後,很快每個公立醫院的每個實驗室就已經能夠開始做檢測,」費希爾教授說。
「所以我們很快就能做出應對。」

在第一例新冠病例確診後的幾天內,新加坡樟宜機場就開始對入境旅客進行體溫檢測。
很快,他們在各種大樓和學校的入口處也進行體溫測量。體溫高的人被要求回家。
這與澳大利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在上周,抵達雪梨機場的乘客還抱怨說,入境旅客仍然沒有接受強制性的體溫檢查。
2. 建立健康診所網絡
到2月中旬,大約有900家公共衛生預備診所投入使用,其目標是成為出現流感症狀人士的第一道防線。
這些診所成為分診中心,判斷哪些患者需要進一步的醫療幫助或測試。

這減輕了醫院的壓力,也避免醫院成為傳染源。
這個診所網絡還向政府提供有用的信息。
陳祝全教授說:「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對出現流感或咳嗽症狀的患者進行監測,以便我們擁有更好的數據和統計數字來監測情況」。
3. 讓確診患者住院
如果一個人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他們會被轉移到一家專門接收新冠患者的醫院,在那裡一直呆到病毒消除為止。
澳大利亞允許輕症感染者呆在家裡,而新加坡則效仿中國,將他們與普通人群隔離開來。

費希爾教授對要求確診患者居家隔離的做法提出質疑。
「如果這些人居家養病,你怎麼知道他們是否遵守自我隔離規定?」他說。
「有沒有進行充分的定期隨機檢查?有沒有足夠嚴厲的懲罰措施來阻嚇那些不服從的人?」
新加坡為檢測呈陽性的患者提供護理的主要醫院設施是新啟用的全國傳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r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該醫院是為了應對非典規模的危機而特別建造的,擁有330張床位和最先進的設施。
患者被安置在雙重門後的「負壓室」里。只有新鮮空氣可以進來,只有乾淨的空氣可以出去。
新加坡總理表示,如果病例急劇增加,醫院床位不夠,政府可能會重新調整讓所有確診患者住院的策略。
4. 嚴格追蹤接觸者
接觸追蹤是指衛生官員追蹤可能被攜帶新冠病毒COVID-19人士傳染的人。這是國家監控與大數據相結合。
一旦一個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衛生部的工作人員就開始詳細追蹤這個人最近的活動,他們曾去過哪裡,接觸過誰。
官員們隨後確認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人。
政府官員會給那些人打電話,詢問並確認他們是否有任何症狀,以及他們又與誰有過接觸。
新加坡衛生部的奧利維亞·歐(Olivia Oh,音譯)解釋說:「如果我們能夠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就能及早找到患者的接觸者,那麼我們就能打破這個傳播鏈……他們就能及早接受醫療評估」。
與感染者有過接觸的人可能會被隔離在家。違反這些命令者將受到包括監禁在內的嚴厲處罰。
新加坡一名永久居民本應居家隔離,可是卻離開家,結果他被吊銷居留身份,永遠不能返回新加坡。
為了追蹤接觸者,新加坡政府最近推出了一款名為「共同追蹤」(TraceTogether)的手機應用程式,並鼓勵新加坡人安裝這款應用程式。
當該應用程式的用戶彼此靠近或互動時,應用程式會向彼此發送藍牙信號,記錄下相遇的距離和持續時間。
該應用程式將這些數據存儲21天,如果用戶受到感染,政府可以回訪這些數據。
「要是在平時,我們會說,這可能是對公民自由的一種限制,或者我們可能會擔心政府會把它用在什麼地方,」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s Intelligence Unit)駐新加坡的西蒙·巴布提斯特(Simon Baptist)說。
「但毫無疑問,在全球大流行期間,這給予人們繼續外出的信心,因為新加坡人覺得他們知道新冠病例在哪裡,他們知道風險在哪裡。」
5. 信息發布明確
早在危機初期,新加坡政府就成立了一個跨部門工作組,成員包括來自衛生、財政和許多其他部門的代表。
該工作組每天向公眾發布最新消息,並傳達一致的信息。

一個WhatsApp系統將政府的信息快速翻譯成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中文、英文、馬來語和泰米爾語。
他們還做了一個卡通系列,以費希爾教授為主要角色,介紹各種實用且理性的建議。
好好洗手,肥皂很重要。除非你生病,否則不需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費希爾教授說,主要的信息是「這種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不控制它,你可以看到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不控制]就會像武漢、像義大利那樣。如果控制住了,那就是新加坡[模式],」費希爾教授說。
新加坡總理定期向全國發表講話,旨在解釋和消除人們的疑慮。
「我們沒有像中國、韓國或義大利那樣封城,」他在本月的一次全國講話中表示。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提前計劃一些更為嚴格的措施,試行這些措施,並讓新加坡人做好準備,迎接我們真正需要實施這些措施的時刻。」

新加坡的戰役尚未結束
儘管制定了最好的計劃,新加坡仍未能抵禦新冠病毒的全球擴散。
雖然這些新病例中有許多是從海外回國的新加坡人,但也有一些是因為社區內傳播而感染新冠病毒的。
雪梨科爾比研究所(Sydney's Kirby Institute)生物安全負責人蕾娜·麥金太爾(Raina MacIntyre)說,雖然新加坡已經取得初步成功,但最近病例的增加令人感到擔憂。
麥金太爾教授說:「我認為這場危機還遠沒有結束,對世界上的任何人來說都是如此」。
「我認為新加坡對此非常重視,他們的應對措施非常不錯。」
他們的公眾溝通非常好。但是他們尚沒有脫離險境。還沒有人脫離[險境]。」
「事實是,只要[新冠病毒]仍在世界任何地方不受控制,它就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一種風險。」
上周,新加坡政府收緊了相關規定,關閉了電影院和酒吧。餐館仍然營業,但必須減少顧客數量。
樟宜機場,這個繁忙的地區樞紐現在也禁止任何旅客在此過境。此外,新加坡也不再允許短期遊客入境。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也已停飛了大部分航班。
很顯然,新加坡政府已經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尚沒有贏得這場戰爭。新加坡仍須不斷適應形勢,繼續戰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