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個月花多少打包費?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大家都習慣了外帶食物,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阻斷措施期間,本地外帶和訂購外賣所製造的額外塑料垃圾多達1334噸,相等於92輛雙層巴士。
在參與調查的1110人當中,大約四成從來不會自備容器打包食物。
你會自備打包盒嗎?
每月需花12元外帶費用
在本地打包食物需要收費0.20元,以每天外帶兩餐來計算話,每個人每個月就得花額外花費12元,
這其實算是一筆還不小的費用,大約可以購買大約三盤雞飯或八杯檸檬冰茶。

其實本地的攤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為外帶容器收費,一是為了維持營運開銷,而是為了推廣環保意識,收費基本是0.20元或0.30元,飲料杯則是0.10元或0.20元。
以前可以堂食的時候,選擇外帶的人相對少一些,但是疫情來臨,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外賣,自然就增加了外帶盒的需求。
很多消費者也認為一次性容器較方便,因此不介意支付外帶費用,也不會特別計算這些開銷。
攤販會收益嗎?
有人認為,0.30元的外帶容器費用看似很少,但是對攤販來說,如果每名顧客支付0.30元,當天有100名顧客,這是相當多的收入。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真實情況時,收取外帶費用並無法為他們帶來額外收入。
攤販表示0.10元或0.20元的外帶容器,對生意影響不大,關鍵在於多少人來買,只有增加了銷量才能增加收入。

外帶容器收費並沒有虧或者賺,對於攤販來說只是會輕鬆一點,因為禁堂食前收檔了還要花多一、兩個小時來洗碗,現在只做外帶生意就不用這麼辛苦。
但其實除了塑料容器,攤販們還得購買湯匙、筷子等餐具,成本就已經超過0.20元了,但這些餐具的費用不能再增加了,不然對生意的影響是很大的。
對於一些在CBD或者高檔住宅區的攤販來說,他們的成本更高,因為有些食物需要至少三個容器來分裝主食、小食和醬料,因此收0.30元的外帶費用,但是購買容器的成本就接近0.60元,換言之收費只能填補一半的成本,而且還需要使用質量比較好的紙盒,不然CBD的顧客對於包裝要求比較高。

外帶收費,到底意義何在呢?
撇除成本來說,其實外帶收費收取外帶費用的真正目的,是讓大家多想想,是否需要這些一次性的容器。
其實,0.20元或0.30元看起來可能不多,如果收費是0.50元或者更多,大家才會去想下次還是自備容器好了,這跟超市塑料袋收費的本義是如出一轍的。

從消費者行為研究來說,公眾其實習慣性被眼前的事情所吸引,而不會想到未來發生的事情。
一個是眼前的便利性,就是花0.20元或0.30元的外帶費用。假如你經過小吃攤販,剛好沒有適合的容器,肚子又餓的話,那我覺得大多數人還是會支付外帶費用。
另外一種消費者是比較善於長期規劃的人。他們會精打細算,如果自備容器外帶食物,這個月底可以節省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