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5日文章,原題:愛國者變韭菜?鞋販子轉戰中國國產鞋市場
新疆棉事件波及耐克等國際品牌後,中國國產鞋受到鞋販子熱炒。中國愛國民眾為支持國貨,紛紛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中國品牌。然而,瘋狂的鞋販子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使得球鞋暴漲的消息充斥社交媒體,不得不讓人感慨,投機者讓愛國者變成韭菜。

微博上,炒鞋者轉戰國貨的消息引髮網友大量吐槽。中國官媒指出,無底線炒鞋,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而且,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價格炒到畸形地步,最終傷害整個行業。值得警惕的是,「炒鞋」市場具有價格波動劇烈、缺乏監管等現象,是極危險的資本遊戲。一夜暴富的傳說背後,是更多人的虧損。不管是炒洋品牌也好,還是炒國貨也罷,炒鞋本質上都是投機行為,是擊鼓傳花式的資本遊戲。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國產球鞋因標價波動大被平台下架
中國潮流網購社區平台「得物」今天發布關於個別鞋款價格波動的情況說明,並針對網傳圖中涉及的三款球鞋中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進行下架處理。

此外,「得物」對全平台商品進行核查,另發現20款球鞋存在賣家所標價格波動較大問題,對這些球鞋都做了下架處理並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採取封禁措施。
中國官媒說,近年來,中國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有了邁向中高端市場的底氣。加之當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惡意「封殺新疆棉」行為受到中國市場冷落,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國產品牌遇到良好發展契機。但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