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海集團三位創辦人李小冬(中)、葉剛(右)和陳精業(左)都是在本地起家致富。(李國豪製圖)
作者 李國豪
近年來,比身家排名的新加坡富豪榜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新移民越來越多!
去年《福布斯亞洲》公布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中,頭兩名就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海底撈創辦人張勇和中國深圳上市公司邁瑞醫療聯合創辦人李西廷。
再翻開《福布斯》實時富豪榜,目前身家排在前二十大的新加坡富豪就有八人是新移民,占了四成。
這八人當中,包括高知名度的李西廷、張勇夫婦等人都是先在中國發跡後,才在新加坡的低稅率、政治穩定和親商環境等因素吸引下,帶著巨額財富入籍成為新加坡公民。
換句話說,就是先發財了,再移居新加坡。

海底撈創辦人張勇於2018年入籍我國。(聯合早報)
不過有人走的,就不是這一路數。
簡單說,他們剛移居我國時,還不是什麼家財萬貫的富豪,如今的財富都是透過在本地起家累積而成。
這三人就是冬海集團(SEA)的聯合創辦人,李小冬(43歲)、葉剛(40歲)和陳精業(40歲)。
來自中國的葉剛和陳精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的青少年時期,就透過新加坡吸收外國人才的獎學金計劃前來本地念書。
陳精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電腦工程學位學位,葉剛則就讀於華僑中學和萊佛士初級學院,隨後負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葉剛90年代在本地完成了中學教育。(冬海集團)

陳精業在年少時期就前來本地升學。(冬海集團)
來自中國天津的李小冬則先從中國交通大學獲得工程學位,隨後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後,就與妻子移民新加坡。

李小冬移民新加坡後創立了冬海集團。(商業時報)
2009年,李小冬、葉剛和陳精業三人聯合創辦了冬海集團。
透過旗下電玩平台Garena、電商平台蝦皮(Shopee)以及數碼金融網絡SeaMoney,冬海集團一躍成為東南亞超級數碼平台。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冬海集團於2017年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總市值已達1250億美元(約1674億新元),躍居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三位創辦人的身價也因此水漲船高。
該集團早前也成功搶下本地兩張全面數碼銀行(digital full bank)執照的其中一張,進一步布局搶占充滿潛力的數碼金融市場。

發展迅速的冬海集團已成為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路透社)
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目前擔任冬海集團主席兼集團執行長的李小冬擁有132億美元(約177億新元)資產,在新加坡億萬富豪榜上排名第五。
擔任集團首席運營長的葉剛及冬海集團旗下蝦皮(Shopee)首席產品官的陳精業,則分別以76億美元(約102億新元)及25億美元(約34億新元)身家擠入20大名單。
據報道,冬海集團在本地共聘僱了3000多名職員,在全球範圍內共聘請了900名國大校友。
葉剛和陳精業更無疑是新加坡常年推行國外人才獎學金計劃的活廣告。
可以這麼說,作為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冬海集團的誕生和新加坡希望成為國外年輕人才搖籃的努力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