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一名私召車女司機到髮廊理髮,豈料結帳時卻被髮廊單方面刷卡轉帳4000新元(約1萬2800令吉)購買美發配套,當場要求全額退款,但髮廊堅持不肯。
女司機與髮廊多番協商討款無果後,前後停工一個月找遍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及小額索償庭,最終耗時近3個月,終在小額索償法庭立案要討回公道,小額索償庭判決前一天,髮廊主動退回多扣的款項。
事主黃安琪(58歲)申訴,她是6月30日經過位於新加坡武吉班讓萬吉路第260座的K髮廊(K Salon)時,被招牌上的韓文吸引,一看價目合理後,就和美髮師談妥一個109新元(約348令吉80仙)的療程。但美髮師一個小時內就完成剪髮、染髮和護理療程,讓她當下覺得對方很敷衍。
完成療程後,美髮師將黃安琪帶進一個小房間,不斷推銷各種美發配套,但本身頭皮敏感的黃安琪,想看看第一次療程的效果再做決定,拒絕美髮師的各種推銷。付帳時,黃安琪取出轉帳卡讓員工到櫃檯刷卡。
「結果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員工先用我的卡轉帳2000新元(約6400令吉),然後回來告訴轉帳卡有問題不能用,我給了他另外一張,他又轉走了2000新元。」
黃安琪聲稱,她在簽名後,才發現自己簽了配套;她同時接獲銀行的短訊通知,才發現髮廊一共轉走4000新元。
她當場要求髮廊全額退款,但髮廊堅持不肯,雙方僵持不下後。
「我當時在現場越來越害怕,想要趕快離開,因此同意當場先拿回1500新元(約4800令吉),其餘的剩款等日後再追討。」
事後,黃安琪三次報警,但髮廊卻堅持不肯退全款。黃安琪決定投訴至小額索償法庭,卻發現無法通過商業記錄找到髮廊的負責人。
黃安琪越想越不甘心,趁著駕私召車的空檔,甚至後來暫停開私召車,就是為了收集證據還自己一個公道。
「我這樣慢慢集證據,前後加起來至少停工近一個月,少賺了2000多新元(約6400餘令吉)。」
黃安琪本月初在小額索償法庭立案後,髮廊才提出要庭外和解。但她的兒子認為髮廊已經沒有信用,決定直接在庭上見分曉。
但在上庭前一天的9月20日,髮廊通過電子轉帳歸還最後一筆603新元(約1929令吉60仙)的款項。
「我希望自己的遭遇能提醒公眾,不要隨意把轉帳卡或信用卡交給他人,也不要隨便簽名。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時,一定要盡力為自己討回公道。」
K髮廊負責人受訪時說,髮廊致力與所有顧客建立友好關係,也希望這起事件就此結束。
「若她不願按雙方協議了結此案,髮廊會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
新加坡警方發言人受詢時證實,接獲多起類似的報案。
新加坡消費者協會主席楊益財說,今年1月1日至9月21日間,針對Natural Salon運營的K理髮店的投訴有6起。
「消費者反映髮廊員工對頭髮護理價格做出誤導性的說法,而且未經同意就使用消費者的信用卡收取高額費用,涉及金額從56新元(約令吉)至4000新元不等。」
新加坡消協提醒,未經同意使用他人的銀行卡是犯罪行為,受影響者應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