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VS香港模式

2019年05月12日   •   1萬次閱讀

功利到骨子裡的應試教育體制,比之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並無絲毫高明之處,說到底都是為集權服務的馭民手段,只不過前者看起來比後者普及程度更高一些而已。而這種教育土壤里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傳統魏晉文人的清高風骨已經蕩然無存,幾乎清一色褪變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順民,高談闊論諸如厚黑保身、揣摩聖意、曲意迎合……放眼世界大概無出其右,但談到科技、制度創新卻根本是緣木求魚。莫言、屠呦呦這種幾十年難得一見的例外,就似鐵樹開花可遇而不可求。

雖然創新無比艱難,但國人對於山寨功夫卻精雕細琢情有獨鍾,而且一直以來極有心得,從現代科學技術到現代管理制度。前者在8月18日美國政府啟動301智慧財產權保護調查之後天下皆知,而後者最時髦的代表作就是建立房地產發展的長效機制,眼見就是照搬後量體裁衣的新加坡組屋制度。

§2對弱勢群體的最大尊重-新加坡組屋制度

1965年新加坡獨立之初,國土面積僅600多平方公里,人口卻高達250萬,80%以上的家庭居住在簡陋的木屋,其中貧民窟更是超過半數。在心繫國民的李光耀總理力推組屋制度短短20年後,新加坡85%的居民都住進了政府出資建設的組屋之中,而且95%實現了自有產權。

簡單了解下新加坡組屋的三軌制模式。對占居民人口總數80%的中低收入群體提供政府出資建設的組屋,對15%的高收入群體提供商品房,對5%的社會最底層提供政府廉租屋。筆者始終堅定認為,對弱勢群體的最大尊重,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欺強而不凌弱。

政府制定房屋政策的出發點,首先立足土地稀缺這一國情,然後始終以把占社會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低收入者買得起作為首要目標。建國之初財政拮据,政府和國民同甘苦建設40至70平米的小套型組屋,後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提高,逐步建設50至125平米套型的組屋,但堅決不建過大套型,為什麼呢?

從最初的政府出資為國民建設組屋,到後來居民收入提高後開始出售,政府的建房資金投入開始進入慢慢回收的良性循環。當然,為打擊投機的縝密手段必不可少,但對全體國民一視同仁,官員並沒有得到絲毫以權謀私炒房的機會。

得益於政府嚴格推行的「組屋內循環制度」,每戶居民只能擁有一套政府組屋,如果居民收入提高,需要購買更大套型的組屋甚至是商品房,政府回購其現住的組屋,再轉售給其它需要這一價位檔次組屋的居民。這種做法首先保障了政府建房資金的高效使用,客觀上穩定了房價。道理一看都明白,嚴格控制在15%以內的商品房比重,無論房價怎麼漲,根本不足以撼動占據85%比重的組屋價格。

難能可貴的是,政府自始至終沒有打過寸土寸金的土地財政主意,也從不去自我美化宣傳,但國民由衷的自豪感和對政府的感恩就是最生動的無字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華人聖賢的憧憬又一次生根華夏,但卻在海外開花結果,成為國人眼中永遠的艷羨,和心頭亘古的隱痛。

§3放水養魚演化成竭澤而漁

1998-2003每平米只漲價343元的藍皮書報告昭示了一切。1一句話,2003年的第二次房改,徹底撕掉了1998年第一次房改的民生封印,讓80%的經濟適用房名存實亡成為商品房,其保值、投資、投機屬性引發了全民炒房的惡果,究其根源當然就是與民爭利的土地出讓制度。

2003年以來的土地出讓制度,藍本是香港「土地使用權批租」制度,特點是兩權分離。土地所有權名義上歸政府所有,政府把為期99年的(我們創造性的活學活用為70年)土地使用權批給開發商,無條件續期。香港特殊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彈丸之地寸土寸金,而內地呢,地大物博土地有的是。但是……不說也懂是不?

結束語

醫食住行養老教育……是牽扯到所有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縱觀全球已經很少有國家拿來和政府財政直接掛鉤,並把經濟增長維繫在這種剛性需求上。而國人對於置業的傳統思維方式,更不應被當成可以利用的弱點被無限放大。

建築安裝成本不足幾千,但房價可以被人為拉高到幾倍十幾倍,這種做法固然可以吸納超發貨幣避免通脹,但同樣會帶來國民人人不肯勞動而只想投機的致命惡果。按照當前的房價,絕大多數人窮其一生也難以企及,而國家不能只滿足於不再上漲,讓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始終是第一位的,而這就需要政府向普通百姓讓渡利益。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