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少人擔憂工作安全感,儘管失業率低,但企業裁員、合同工增多及技術變革等讓人心憂。總理將在預算報表重點關注,政府已出台多項措施,大選時該問題或成焦點。
1. 工作不安全感現狀
從數據看,2024年新加坡居民失業率低於3%,長期失業率穩定在0.8% ,失意工人發生率也處歷史低位。
但實際情況是,拉扎達、Shopee等公司疫情期間過度僱傭後又多輪裁員,戴森、三星等跨國公司也宣布裁員,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員行動讓不穩定感滲透到各行業。

來源:聯合早報
同時,合同工日益普遍,企業為控制成本更傾向於提供此類職位,導致員工對職位穩定性產生懷疑。
政策研究所2023年報告顯示,1000多名參與經濟活動的新加坡工人中,35%擔心當前工作未來可能消失,生產和運輸業務部門近一半受訪者有此擔憂。
全國工會大會2025年經濟情緒調查表明,34%受訪者擔心未來三個月失業,2024年和2023年這一比例分別為近40%和25%。
2. 職業中期員工困境
全國工會大會跟蹤發現,35歲至54歲的職業中期員工對失業的擔憂更普遍,八成表示有時或經常擔心。
這一群體除了兼顧家庭責任時難以保持技能更新,還面臨就業能力擔憂、職場年齡歧視以及老闆認為其對新技術適應性差等問題。

來源:聯合早報
人力部數據顯示,40歲及以上人群失業時間比年輕人長。2024年,約5000名50歲及以上工人失業超一年,50歲及以上擁有學位的工人失業中位數為18周,文憑或專業資格的為15周,中等教育的為8周 。
3. 政府已採取措施
政策法規層面
2020年強化公平考慮框架,對歧視性僱傭給予更嚴厲懲罰。
2022年預算案提高新就業許可證和S許可證持有者最低合格工資,減少建築和工藝部門工作許可證持有者數量;完善EP申請評估方式,創建互補評估框架。
今年1月通過《工作場所公平法案》,禁止年齡、殘疾等方面的職場歧視。
支持與培訓措施
推出政府激勵措施支持老年工人就業,提高退休和再就業年齡;通過Workforce Singapore等機構為工人提供再培訓和職業安置支持。
2024年國慶拉力賽宣布SkillsFuture求職者支持計劃,從2025年4月起為符合條件工人提供高達6000新元培訓和職業指導。
4. 未來展望與挑戰
十年前推出的技能未來計劃已實現每年50萬人參加課程的目標,下一階段將更注重項目質量,且需針對不同收入群體設計不同的支持和培訓方案。
大選可能在年中舉行,就業問題是民生關鍵。若民眾覺得政府應對工作不安全感措施不足,可能影響對現任政府的支持,引發對其他政策的負面看法。各黨派在應對就業問題的提議和資金籌集上預計會有激烈爭論 。
參考資料:
1. 就業緊張:既然新加坡勞動力市場強勁,為什麼還有人擔心就業問題? 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