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中國最大的外賣平台美團,正在探討收購Foodpanda東南亞業務的可能性,以此打開海外市場。這一舉動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因為東南亞的外賣市場目前正由Grab主導,而Grab也有意收購Foodpanda的業務。如果美團能夠成功入局,將會對Grab的地位造成挑戰。

本文將對這一話題進行分析,探討美團、Foodpanda和Grab之間的競爭關係,以及未來的市場前景。
01 美團:尋求海外擴張的機會
美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網上訂餐外賣平台,在2800 多個縣市開展業務。公司於今年5 月,又在香港創立新的食品配送品牌 KeeTa,2022年,美團的凈利為28億人民幣。
美團一直有著海外擴張的野心,曾經投資過印度的外賣平台Swiggy和巴西的外賣平台iFood,但是,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美團在海外的業務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美團希望能夠藉助收購Foodpanda的機會,進入東南亞市場,與Grab展開競爭。

圖源:雅虎
02 Foodpanda:東南亞外賣市場的老牌玩家
Foodpanda於2012年成立,總部設在新加坡,2016年被德國的外賣平台Delivery Hero 收購。Foodpanda在東南亞7個國家開展業務,包括新加坡、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Foodpanda是東南亞外賣市場的老牌玩家,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忠誠度。
然而自疫情放開以來,Delivery Hero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另一方面,根據報道,2022年Foodpanda在新加坡的的業務出現了4270萬新元的虧損,分別在去年9月、今年的2月和9月進行了三輪的裁員,其中,foodpanda在2月份時裁員超1000人,占其員工總數的10%。

圖源:雅虎
Delivery Hero在9月份證實,公司正在洽談脫售亞洲部分業務,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菲律賓以及泰國的業務,而其在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的foodpanda業務將不受波及。因此,Foodpanda的未來走向,取決於誰能夠成為它的新東家。
03 Grab:東南亞外賣市場的領導者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Grab,在2018年成功收購了Uber在東南亞的業務後,一躍成為本區域私召車服務的龍頭。同年,公司推出食物外送服務GrabFood,也在短時間內成為東南亞最受歡迎的食物外送平台。
GrabFood在剛推出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大手筆推出各種優惠配套,食物價格曾享有40%的折扣,不過在站穩腳步後,平台目前的折扣優惠已大不如前。
Grab也有意收購Foodpanda的業務,以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東南亞的霸主地位。根據德國商業雜誌WirtschaftsWoche的報導,Grab準備以超過10億歐元(約78.6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Foodpanda在東南亞7個國家的業務。
據墨騰創投此前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2年期間,東南亞外賣市場的GMV規模較上年增長5%,達到163億美元,其中,Grab為其貢獻了54%的份額(88億美元),占據份額榜首,其次則分別為foodpanda(31億美元,19%占比)和Gojek(20億美元,12%)。分析指出,如果Grab的收購能成功,將取得全島七成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04 未來的市場前景:是二分天下還是一家獨大?
目前,美團和Grab都在與Delivery Hero進行談判,希望能夠收購Foodpanda的東南亞業務。如果美團能夠成功,將會對Grab的地位造成挑戰,一家獨大的夢想必然破滅。美團有著豐富的外賣經驗和技術優勢,可能會通過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低的價格,吸引更多的用戶。Grab則有著在東南亞的本土優勢和多元化的業務,可能會通過打造更緊密的生態系統,留住更多的用戶。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形成一個二分天下的局面。
如果Grab能夠成功,將會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東南亞的霸主地位,Grab可以利用自己在私召車、支付、金融等領域的優勢,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Grab也可以通過整合Foodpanda的資源和用戶,提高自己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一家公司之間的壟斷,可能會形成一個一家獨大的局面。
無論是二分天下還是一家獨大,東南亞的外賣市場都將迎來一場巨變。作為消費者,我們自然關注這一話題的發展,也會更理性地選擇適合的外賣平台。畢竟,外賣不僅僅是一種便利,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