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公寓式組屋不住 她對這片海上凈土情有獨鍾

「烏敏島對我來說,這是一片凈土來的……(我)對烏敏島可以說是那種,情有獨鍾、不捨得放棄的那種感覺。」
烏敏島對許多新加坡人而言,既是家喻戶曉,又是無比陌生的一個地方;但對朱碧蓮而言,她形容自己是個「土生土長的烏敏島人」。
65歲的朱碧蓮從小就一直住在位於我國東北部、距離本島不到三公里的這座島嶼,她的丈夫王金成也是「烏敏島人」。
他們的童年都在這座島上度過,他們在這裡長大、在這裡認識彼此、在這裡相愛結婚生子,烏敏島就是他們的家。

(圖:陳筠惠)
每天都到母親攤位幫忙
2010年,同樣住在島上的親戚不想繼續住在這裡,朱碧蓮和王金成就毫不猶豫地接手了那間屋子,繼續跟娘家和婆家一起住在島上。
當時,這間屋子的狀況糟糕,漏水導致屋頂上的木板變得鬆散,王金成費心費力把木板換成沙里板,屋內屋外也重新粉刷。
烏敏島上有個售賣椰子和汽水的阿嬤茶水站(Ah Ma Drink Stall),島上的常客都不會陌生。這位「阿嬤」就是朱碧蓮的母親。
朱碧蓮每天都會為母親準備午餐,送到她的家,下午再到母親的攤位幫忙賣椰子水。晚上吃完晚飯後,夫妻倆也會到母親的家陪她,看電視聊天。朱碧蓮說:「世上只有媽媽好啊,再來是很親密的。」

(圖:陳筠惠)
島上生活如世外桃源
即便重建房子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朱碧蓮對這個地方的熱愛和留戀從未減少,丈夫也是如此。「那個亭子是我先生自己建出來的,花了有一個多月時間建好的。」
但是,亭子不是朱碧蓮最喜歡的角落,她最喜歡的是後花園。她喜眉笑眼地分享,觀賞健康種植的花讓她心情開朗,周圍的茂密樹林也讓她感覺生活在世外桃源。
「心情當然是開朗的,而且我覺得好像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也有一種感覺是在世外桃源,尤其是晚上的時候是很清凈的。雖然暗黑,可是空氣很新鮮的。」

(圖:陳筠惠)
島上老房子比住組屋「舒適」
朱碧蓮每天自由自在地騎著腳踏車到母親家和攤位,不僅可以打發時間,還可以接近大自然,到處活動也有助氣血流通。
朱碧蓮的母親在勿洛一帶其實有一間三房式組屋,但平時都沒人住,只會定期讓女傭前去打掃。
朱碧蓮說,母親有時回到勿洛的房子住幾天,回來就會跟她說:「哎呀,我的腳有一點水腫,氣血不通。」
朱碧蓮也在白沙一帶擁有一間公寓式組屋,平時都讓侄女借住,她只有在周末的時候會回去住,幫忙照顧孫子,或是到超市採購。
她選擇在島上度過下半輩子,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喜歡烏敏島。

(圖:陳筠惠)
無法離開這個地方
據朱碧蓮了解,烏敏島仍有34戶居民,一共40名島民居住在這裡。
烏敏島現在由國家公園局管理,住在島上的島民有住宅用途執照,每個月向當局繳交租金。
朱碧蓮表示,租金是額外的支出,但是數目還在她能應付的範圍內。「一個月整百塊這樣,100多(元)這樣,是少過200(元)的,我還是負擔得起的。」
她和丈夫打算繼續在烏敏島上居住,直到公園局有其他規劃。
這個小島,對於朱碧蓮和她的家人來說,是一個安全、美麗的地方,已經是家的一部分,他們無法離開這裡。
她說:「在這裡心情會很開朗的,因為沒有那種城市裡車輛那個喧譁的聲音。你看,現在你可以聽到那個蟋蟀的聲音,(就像)交響樂曲。」

(圖:陳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