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高等法院駁回了好運花園(Goodluck Garden)部分業主上訴,集體銷售繼續進行。

此前,位於道德路(Toh Tuck Road)的好運花園公寓的集體銷售歷經曲折。
中國青建集團於2018年3月以6.1億新元的價格收購了該公寓。一些業主卻聯名登記反對,導致分層地契局(Strata Titles Board,簡稱STB)發出停售令。
該交易於11月獲得高等法院的批准。在法院的判詞中,吳必理(Woo Bih Li)法官說他發現不存在惡意銷售的行為,儘管他說集體銷售委員會(簡稱CSC),營銷代理人和CSC律師的行為「在各方面都有所失誤」。
爭議的一個焦點問題是該物業的開發費用(DC)。市場營銷代理人奈特弗蘭克( Knight Frank)先前給了房主估計的數字,最高估價為6,319萬新元,並在得到市區重建局(URA)關於DC實際數量的官方回應之前啟動了招標。
但是,在與中國青建集團的買賣協議簽署後,業主們認為沒有及時正式披露具體的開發費而表示不滿。
在確認高等法院的裁決時,上訴法官均表示同意高等法院的意見,即開發費對潛在投標人很重要,而且對公司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
他們說:
我們同意高等法院的意見,即不考慮是否披露,奈特弗蘭克( Knight Frank)和集體銷售委員會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我們也同意高等法院的意見,即法院的證據不支持該交易不在誠信。
他們還表示他們擔心正如吳必理(Woo Bih Li)法官所說的「失誤」。他們補充說:
我們對高等法院的建議感到驚訝,即對房產徵收的開發費與該房產的底價或投標價幾乎沒有關係。
上訴法官還命令當事人為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的訴訟程序支付自己的費用。
吳法官在11月份曾表示,在決定費用和支出問題時,他會考慮「雙方進行訴訟的失誤和方式」。
最近的集體銷售熱潮有所減退,自去年7月份的房產降溫措施以來,不但新加坡房價趨勢偏冷,連向來被富豪們趨之若鶩的新加坡別墅價格也降溫了,集體銷售也僅進行了少量交易。
好運花園(Goodluck Garden)的每位業主將在集體銷售完成後獲得約92.4萬新元至351萬新元的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