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小學生打賞網絡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積蓄;一青少年沉迷網際網路賭博,走上盜竊之路;13歲少年沉迷某款網絡遊戲,疑似模仿遊戲中翻牆跳樓動作而身亡……這些青少年案件背後都有網絡沉迷的因素。
那麼父母該如何保護他們的孩子,當他們的孩子瀏覽網際網路時,避開不適當的材料或者避免網絡欺凌?和小文一起看看,網際網路專家Lim Sun Sun教授如何幫助孩子瀏覽網絡世界。

Lim 教授的兒子從小喜歡汽車,除了收集他最喜歡的汽車模型外,每天還在Instagram上分享他遇到的著名汽車的照片。
她發現,孩子收到來自汽車愛好者和汽車專家的「點贊」,在網上積累了一批健康的追隨者。
她感嘆「多虧了社交媒體的力量,一開始是孩子的天真愛好,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積極的生活體驗。」
「Instagram為我提供了一扇窗,讓我了解他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這也是每一位家長都想要的。」
因此,她敦促家長們擁抱並理解孩子們在網絡空間裡做的事情,而不是警惕地瀏覽網際網路,並警告孩子們完全遠離網絡世界。

技巧1:創建在線共享空間
科技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父母將無法保證他們的孩子遠離網絡。
例如,父母嚴禁孩子建立社交媒體帳戶,希望這能阻止孩子在網上與陌生人交朋友。
然而,通常情況下,孩子會隱瞞父母創建社交帳戶,從而更容易受到網絡世界的不良影響。
數字社會,社交媒體和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孩子們形成自己身份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父母不應該剝奪孩子發現內在自我的權利。
但是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網絡呢?
首先,找出孩子經常參與的社交媒體平台。
然後,在其中一到兩個平台上發帖。把內容展示給孩子,從他們身上了解最新的社交媒體趨勢。如果他們合得來,就加他們為「朋友」。
這將為父母提供一個觀察孩子生活,以及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和網絡世界的窗口。
例如,一位父親在Instagram上加了女兒,發現她是搖滾音樂的超級粉絲,他可以通過Instagram在網上分享連結、照片或文章,慢慢地與孩子建立融洽的關係。

技巧2: 監視和指導之間的微妙界限
了解孩子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也意味著父母可以接觸到他們在網上「關注」的內容。因此,家長需要在監視和指導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例如,父母看到孩子在網上表現出令人擔憂的行為,他們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去教育他們的孩子。這只會迫使孩子退出,或者將父母屏蔽。
此時,家長們需要以一種敏感和同理心的方式,追查問題的根源,並解決問題。

技巧3:縮小差距
對於使用網絡的熟練程度,父母們水平都各不相同。與孩子們一起學習,甚至向他們學習,是縮小差距的一個有用方法。
如果父母打算開一個社交帳號,但不知道怎麼開,他們可以找孩子尋求指導。通過這種方式,父母可以了解更多關於他們孩子使用的不同平台的信息。

技巧4: 真實生活體驗勝過網絡世界
就像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一樣,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們的榜樣——不管是線下的真實生活還是線上的網絡世界。
所以,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在網上做出挑釁的行為或擺出挑釁的姿態,或發表對立的評論,那麼父母首先就不應該這樣做。
雖然有些父母可能不像他們的孩子那樣精通網絡,單父母從生活經歷和情感成熟中受益,不僅能理解和引導孩子們使用錯綜複雜的社交媒體,還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多指導。
對於父母來說,網絡世界似乎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地方,但事實是,它反映了現實生活。因此,父母完全有能力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擁抱、引導和培養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