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進入職場的前十年非常重要,因為這將決定他接下來能走多遠。」
這是陳子洋(Ryan Tan)初入職場時,偶爾聽到前輩提到的一句話。這句話讓他感到很有共鳴和體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畢業後,陳子洋獲得了進入新加坡政府機構的機會,而後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做職業轉型,一腳邁入銀行業。
如今,陳子洋已經從當年的職場新人成長為知名金融機構的客戶關係專家。他是如何把握機會並且成功實現轉型的?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職業體會。
校友簡介

Ryan Tan | 陳子洋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會計系)2012屆
三井住友銀行環球金融機構客戶經理
職場從政府部門起步
陳子洋從16歲起就已經知道,自己未來希望從事的是既能激發進取心又與專業相關的職業。但年紀還小,他沒有龐大的人脈,也沒有資源去建立,他能想到的便是通過實習來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
大學時期,他曾在畢馬威和新加坡標新局實習。在他看來,實習經歷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對職場專業人士的工作以及企業文化都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能學到一些崗位和相關行業的要求。
在實習期間,他認識到了在工作場合結交朋友的重要性。
「除了具備專業能力之外、溝通能力,學會經營人脈網絡和社交能力也是工作中非常關鍵的軟技能。」他說。
陳子洋發現新加坡標新局(現已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合併為新加坡企業發展局)非常符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和願景。大三那一年,他不僅獲得了新加坡標新局的獎學金,還獲得了進入標新局實習的機會。
2012年大學畢業,陳子洋入職標新局,擔任客戶經理,主要負責新加坡零售企業。這份工作要求對客戶需求有深刻理解,工作內容包括為客戶提供資金,將客戶與改進計劃聯繫起來,提高其運營效率,優化流程以及改進其整體品牌和戰略。
陳子洋說,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標新局CEO的講話讓自己產生了共鳴。他回憶CEO當時提到說,一個人進入職場的前十年非常重要,因為這將決定他接下來的發展能走多遠。
「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讓我意識到自己要儘可能地多學,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陳子洋說。
作為職場新人,他的確渴望多學些新東西。懷揣著滿腔熱情,他願意選擇做這樣一個更能面向客戶的前台崗位。
在新加坡標新局工作,陳子洋感到很愉快。這裡是一個年輕的機構,大多數的同事都是年齡相仿的應屆畢業生,這樣的工作環境有點像是延續校園裡的學習環境。

2013年,陳子洋(右1)與新加坡標新局同事在新加坡國際家具展覽會的工作餐
政府機構很有成就感, 陳子洋感到自己能夠貢獻到經濟的發展當中。
「不過,在公共部門工作也有其弊端。有些項目耗時數年才能完成。」他也提到說,有些行業路線圖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制定出來,有些很可能一輩子也做不出來。
「我有野心,想學到更多如何在競爭中提升自己的方法,並且能夠保持領先優勢。」 陳子洋說,「所以我打算把銀行業作為自己的下一個職業選擇。」
邁入銀行業
這樣的想法也是受到標新局的一位顧問的啟發。那位顧問非常敏銳,在銀行業的資歷也讓同齡人無法企及,他給陳子洋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此外,陳子洋也發現,企業其實對於求職者擁有的公共部門的工作經驗並不是太看重。在政府部門做的越久,那麼自己想要進入企業,就會變得越困難。
於是,在標新局工作兩年以後,陳子洋決定換個環境,他加入了大華銀行(UOB)。
他在大華銀行擔任客戶經理,主要工作包括與銀行的產品合作夥伴和海外子公司密切合作,創造業務和信貸解決方案等。
工作半年以後,他開始對銀行業有了一些了解。
「總結起來,從政府部門轉行進入銀行主要是依靠兩方面能力。一是英語溝通能力,二是理解財務報表的能力。」他說。

陳子洋(左1)與大華銀行上司及客戶在2013年共進午餐時合影
陳子洋決心要在全新的工作環境中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且要做出成績。
所謂勤能補拙,參加公司會議時,他會記錄下會議中討論的所有內容與細節。儘管聽得懂的部分可能只有三成,但是他會試著去理解這些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就上網查。
他的上司是一位資深銀行家,一有機會,他就跟在上司身邊,觀察老闆如何工作,儘可能地多學習。
「這個過程很辛苦,但我不後悔。」陳子洋說,「我對工作非常有興趣,也很享受這份工作,這也是讓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銀行工作的常態
2017年,陳子洋加入三井住友銀行,擔任環球金融機構客戶經理。
這份工作的內容更為寬泛,他不僅要和其他銀行打交道,向其他機構推銷各種銀行產品,還要幫助其他機構進入資本市場(貸款、債券和股票)、全球市場和交易銀行服務(現金和貿易)等等。
「對我來說,每天工作的日程都是滿滿的。」 陳子洋說,因為工作經常需要出差,所以每一項工作的時間表都不一樣。比起在海外出差,反而在新加坡的工作還算輕鬆些。

陳子洋(右2)與菲律賓中華銀行客戶
他要與客戶談判,判斷是否有潛在的銷售交易機會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與內部利益相關方建立溝通也至關重要。「在交流的過程中,會討論如何支持客戶請求,並分析潛在交易的經濟影響和收益。」他分享道。
由於面對的金融機構客戶很多都在海外,作為銷售,陳子洋每個月大部分時間都要飛到東南亞各地出差。除了見客戶,還要見一些財務決策人、財務長、部門主管、會計等等,這些都是他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

陳子洋(一排右1)與菲律賓政府團隊以及日本投資團隊在一次交流會面時合影
陳子洋認為金融科技的到來勢必會影響整個銀行和金融行業,因為它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舉個例子,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業務,可以立即或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他說,「而傳統的跨境支付就需要1至3天,加密貨幣幾乎是瞬間完成的。」
他認為,要學習和了解正在發生的新興技術和金融發展非常必要,例如直接P2P借貸、眾包平台、移動支付等,就能快速了解金融的未來。
要享受處於金融業的中心
在銀行工作了六七年,陳子洋這樣總結心路旅程。
在他看來,一名優秀的銀行家要能夠非常迅速地把所有信息整合起來,要能夠獲取信息,把握大局,才能在職場中取得成功。
「批判思維和保持獨立是在這個行業生存的重要技能。」他還提到,「除此之外,辦公室政治可能難以規避,因此懂得與人相處,這也是職場中的一項重要軟技能。」
在一個快節奏的環境中,很少有人會停下來為你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所以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去明白和適應當前情況,否則很難在這個行業做得長久。
市場環境是動態多變和無情的,例如客戶有非常不同的要求,有時還不合情理,又或者有時內部利益相關方不願意配合,而高層只對利潤而問題感興趣。
不管如何,一個人還是要具備專業能力才能夠進入這個行業。而職場真正的挑戰在於,讓每個人與自己的興趣保持一致。
陳子洋認為,「做金融機構業務,就要讓自己享受處於金融業的中心,且參與到正在發生的經濟事件當中去。」此外,他還認為,在銀行工作也有助於加深對個人投資和這個世界的了解。
文章編譯整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校友訪談系列
英文版訪談內容發布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BizBeat
原題為Alumni Spotlight Stories: Ryan Tan
編譯:林宓璂
本文照片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校友陳子洋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