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以華人為主體構成的國家,華人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同樣也是華人後代。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分離出來,中華總商會便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光耀一口回絕。
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樣記載當時的情景:「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李光耀的態度為何會如此堅決呢?

作為一名資深的政治家,李光耀有自己的考量,對於為何不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一事,他也曾經做出過解釋,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防止新加坡四分五裂
作為新加坡的領導人,李光耀認為自己做任何決定都要考慮全局,在新加坡的人口占比中,華人確實是多數,達到了七成,但不要忘記還有三成的馬來人和印度人。如果執意將某個族群的語言選為了新加坡的國語,都勢必會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滿,處理不妥的話就非常容易導致新加坡走向分裂,這對新生的新加坡來說是將會十分致命。
因此,為了國家的團結穩定,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國語,當然,其他族群的語言也不在考慮之列。

第二,李光耀認為英語比華語更具有優勢
李光耀曾這樣說過:「很幸運,過去統治我們的是英國和英語。」對於新加坡而言,要想保持繁榮並且維護自身安全,就必須深度地融入世界,英語無疑會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工具。在李光耀看來,新加坡要想和全世界做生意,就必須掌握英語這種世界性的語言,雖然新加坡和中國做生意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中國對新加坡的GDP貢獻不到20%,其餘的80%均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

李光耀晚年在和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聊天時,施密特問他這輩子干過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李光耀回答:「我把英語而非華語作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李光耀認為,基於新加坡的現實處境,必須要將英語定為國語,如果當時將華語選為了國語,無疑將會是一個錯誤。李光耀甚至曾斷言,如果未來新加坡將華語定為了工作語言,那將是非常愚蠢的,因為現在即使是中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也都在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