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自視頻)
作者 侯佩瑜
沒有座位的羅厘車斗坐滿客工,載送著他們上下班,相信大家不時會在路上看到這一幕。
紅螞蟻以前常常會想,他們辛苦工作一天滿身大汗,幾乎零距離地靠在一起,不會覺得很難受嗎?而且他們沒有繫上安全帶,萬一遇車禍翻車不是會有生命危險?
然而,客工們也別無選擇,只能聽從公司的安排。而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也只好用這樣的方式載送客工。
不過自4月10日起,因為疫情暴發的影響,羅厘車斗的客工之間終於有了「距離感」,有些許因禍得福,希望這個「距離感」在疫情過後還會繼續存在。
為加強客工的防疫措施,人力部和陸路交通管理局要求僱主和羅厘車主載送提供必要服務的工人時,要檢討每輛羅厘最多能接載的人數,確保坐在羅厘后座的工人之間必須保持1米距離。
此外,車主須在羅厘后座標出可坐的地方,並提醒工人和羅厘司機須遵守安全距離措施。
如有必要,僱主可安排羅厘多跑幾趟或增加羅厘的數量來載客。
這些措施從4月10日起生效,直至阻斷措施結束(目前為6月1日)或當局另行通知為止。
4月18日起,負責用羅厘載送工人的運輸公司和羅厘司機,若沒有遵守安全距離措施,更會面臨罰款。他們有可能面對高達1萬元的罰款,或監禁6個月,或兩者兼施。


遵守1米安全距離時,載客量絕對會大大減少,若安排羅厘多跑幾趟或增加載客羅厘的數量,無疑會增加已經在漲個不停的成本。
因此有公司出奇招想到為車斗安裝隔板,既能保障客工的健康,又能讓載客量增加。這個想法還得到總理夫人何晶的稱讚。
視頻中,掌鏡的男子為大家示範如何安裝隔板以及其作用。
羅厘上有個白色背板的裝置,左右兩邊分別有五個隔板,隔出12個獨立空間,這可讓羅厘一次能載送12人,各自有私人空間,又能保持社交距離。即使突然剎車,也能時刻保持社交距離,不會碰到彼此。
他指出,隔板如同一扇門,可「關上」並上鎖,而裝置底層也使用鐵架鞏固,非常堅固不會搖晃。
他說,這是他們上司構思出的方案,所展示的是內部樣板,拍影片是為了記錄和示範如何使用。
這個「創意」視頻昨天被上載到網際網路上立即被瘋傳。有人擔心安全隱患,若發生意外,客工恐難以及時逃命;有人建議採用其他方式載送工人,例如更舒適的巴士。
不過,總理夫人何晶對這個設計倒是十分看好。

她在個人面簿上轉發了視頻,寫道:「非常創新的舉措」,並感謝這個團隊照顧員工,確保他們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夫人說: 「我們這些曾經坐過無遮蓋羅厘后座,與運載的各種設備,一起去進行各種測試、去工地,甚至去偏遠地區執行人道主義援助的人,肯定都會記得我們乘坐這些大大小小的羅厘出行的旅途,也肯定會對其他的羅厘乘客抱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好感。
我們有時會站在兩側,緊緊地抓著護欄,以防緊急剎車時,能避開移動的重物。
同時也可以幫忙確保羅厘進入停車場時,車頂不會撞到入口處的橫樑。」
夫人所描繪的坐羅厘經驗如此栩栩如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親身經歷呢?
為羅厘車斗安裝隔板的想法,其實來自晰凱建築公司私人有限公司。
該公司今天在官方面簿上回應網民的反饋。


晰凱建築寫道,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段我們內部的羅厘安裝隔板的演示視頻,我們對這個視頻收到了網民很大的關注和評論而感到很驚訝。
有些評論是令人鼓舞的,但我們也很遺憾地聽到,一些網民看了視頻後,認為我們對待工人的方式是不人道和不夠關心的。為此我們深表歉意。
晰凱建築說, 因需要遵守安全距離,導致原本能載23人的羅厘,如今只能載六人,因此想到為車斗安裝隔板,就可讓羅厘一次載12人。同時,也有助於縮短工人等待搭車的時間等問題。
公司強調這個裝置是由公司內部研發的,至今還未投入使用,他們將會向當局提出建議,也願意與有關當局溝通並進行改良。
新加坡外籍勞工中心主席楊木光接受《新明日報》採訪時表示,疫情史無前例,能理解僱主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感到焦慮,並嘗試推出新措施應對。
楊木光指出,僱主在做出任何裝置前,都應該向有關當局查詢是否符合條例,並確保它們兼具實用性和安全性,以保障客工的安全。
不是土木工程系出身的紅螞蟻,雖然不太懂這個設計是否可行,但對於這間建築公司有改進客工的工作環境的想法,還是非常讚賞的。
【最新消息】
人力部目前評估該公司的設計為危險。
人力部今天回復媒體詢問時表示,當局在5月13日下午聯繫了該公司,並向他們解釋說,羅厘卡車后座安裝隔板的方案並不安全。
人力部和陸交局已經共同評估過,在道路上行駛時,任何突然的移動都可能導致隔板鬆脫,進而危及車內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當局已經將最終評估告知該公司,並建議他們重新檢討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