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笳恩呼籲政府儘快擬定更全面政策,放寬在新加坡工作超過90天大馬人的回國措施。
報道:李桂萍
(新山8日訊)行動黨士都蘭州議員曾笳恩指出,大馬雖與新加坡達致共識執行互惠綠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簡稱RGL)和周期性通勤安排(Periodic Commuting Arrangement,簡稱PCA),唯政府沒有考慮到經在新加坡工作超過90天的大馬人境況,造成這批國人若回國仍須在隔離中心隔離14天及自行承擔費用,他已接獲超過百宗求助個案。
接逾百救助個案
他表示,這些求助案例除了詢問申請的手續細節,更多的是目前逗留在新加坡欲回國的大馬人,他們遭遇的問題卻不在政府考量的範疇。
他說,這批國人已經在新加坡工作超過90天,一旦要回鄉,無法通過RGL和PCA安排回國,只能通過現有方式返回大馬,並在隔離中心隔離14天及自行承擔費用。
無法用綠道或通勤方式回馬
「互惠綠色通道即RGL,是開放一次性入境大馬或新加坡的申請,只限商務及官方用途,最長逗留期是14天。」
他也說,PCA是新加坡僱主可協助大馬籍員工申請入境新加坡工作至少3個月後,申請短期回鄉,過後再申請返回工作所在國至少3個月。
逗留獅城進退兩難
他指出,基於通關安排有需要隔離的顧慮,促使在新加坡逗留的國人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曾笳恩因此呼籲政府儘快擬定更全面政策,放寬在新加坡工作超過90天大馬人的回國措施,包括若接受的冠病檢測結果呈陰性,能讓他們居家隔離,無需前往隔離中心。
接很多申請回國奔喪或待產
文件及官員 耗時安排
曾笳恩也說,自從馬新兩國政府因冠病疫情爆發、分別落實出入境管制政策後,他接獲要求協助回國奔喪或探病或孕婦待產等等的來電是「不計其數」,處理相關問題的挑戰除了各單位的批准信函,還得要有額外的衛生部或民防部隊的救護車供應及官員隨行。
「衛生部或民防部隊的救護車不是每時每刻都有,通關程序所需的文件也很繁瑣,這些都需要花費時間安排。」
聖約翰救傷隊僅義務幫忙
針對古來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孝女謝欣然,於本月5日晚上獲特別通融,從隔離中心返家探望病危的母親2小時,從中給予協助的曾笳恩說,過程中「卡」在交通工具,幸得新山聖約翰救傷隊義務幫忙,讓謝欣然得以回家與母親相見。
古來國會議員特別助理黃勃揚同樣援助上述會面的協調事宜。他說,謝欣然在隔離期獲准回家探望病危家屬,屬柔佛首宗通融案例外,顯示衛生部在突髮狀況上仍考量人情因素,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作業方式。
「衛生部在防疫工作必須嚴格把關,唯謝欣然一事,讓我們看見有人情可講。」

黃勃揚:致函及安排事項都需要時間。
黃勃揚:救護車載家屬特殊個案
黃勃揚表示,以謝欣然個案為例,他致函柔佛州衛生局長和新山縣長反映情況,但最後取得衛生總監拿督諾希山的批准信函才是關鍵。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克服最重要的人力及資源問題,即救護車和衛生局官員或民防部隊人員的隨行。」
「救護車實際上是提供緊急醫療救護任務,嚴格來說,載送家屬奔喪和探病只能算是此非常時期的特殊狀況,如果救護車當時都出外勤救援,載送家屬就成難題了。」
黃勃揚:回國奔喪須批准信
衛生總監 握決定權
黃勃揚認為,回國出席喪禮的申請程序,最後決定權是衛生總監的批准信函,如果當局考慮權力下放,致函地方政府如縣長或州屬的衛生局長提呈申請即可,將省卻時間和繁瑣手續。
他說,對家屬而言,能夠見到親人臨終那一刻,比奔喪更至關重要。
「致函給地方衛生當局的信函,過後需要轉給布城總部,間中官員稍微怠慢,對遭遇突髮狀況的家屬,心裡莫不萬分折騰。」
「申請手續即使簡化,或回國的家屬入境時的檢驗結果呈陰性,必須的防疫標準作業程序仍要遵守,像是官員和家屬全程穿著防護衣,以降低病毒可能散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