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花園式城市」
城市島國:馬來半島南面的城市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地狹人稠,華人很多,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港口條件好,糧食進口、淡水靠鄰國(馬來西亞)供給。

利用有利條件迅速發展經濟:
、經濟發展條件分析
有利條件:
A、地理位置——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口,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和航運要衝上;B、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
C、港口優良,世界各國物產轉口中心;
D、經濟地理位置——地處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東南亞地域中心,各國貿易集散地;
E、政策——對外開放,重視教育和科技。

不利條件:
自然資源貧乏,領土面積狹小,糧食靠進口,水靠鄰國供應,原材料、能源、市場對外依賴嚴重,易受世界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或衝擊。
經濟發展情況:
A、利用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優勢,在轉口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增加商品的出口數量和港口的吞吐量,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各國互相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

B、新加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迅速發展了煉油和造船業(最大的工業部門)、海上鑽井平台製造(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鑽井平台的製造中心)、電子電器業(第二大工業部門)等。
C、由於工業經濟的發展,銀行大量增加。
D、利用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迅速發展旅遊業。
E、重視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
F、重視保護環境,是聞名的「花園式城市」(A、熱帶雨林氣候,適宜熱帶樹木、花草的生長。B、市政規劃合理:重工業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C、環保工作做得深入、細緻,生態理念先進。

註:新加坡為什麼能成為東南亞的新興工業區 ?
原因: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處於東南亞各國的貿易集散地和轉口中心,針對資源少,面積小,市場小,利用人口多,技術先進優勢,發展轉口貿易,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優勢。
工業布局:重工業集中在西部工業區,有污染的工業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市區以商業、金融業、旅遊業為主,有少量輕工業,同時合理安排綠地面積。
今天的地理小常識就介紹到這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