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透過選後調查,分析本地選民的投票行為。(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人民行動黨在2020年大選的得票率大幅滑落,多丟了一個盛港集選區,選舉結果顯示民心已經開始思變,但人們難免好奇,哪一類人最有可能票投反對陣營呢?誰又是執政黨的忠實粉絲呢?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IPS)昨天(8日)公布的大選後系列研究結果,或許可以稍微解答這個問題。
該研究所在今年大選後的7月13日至21日期間,透過民調機構YouGov進行了一次線上民調,共有2018名21歲以上公民參與了這項調查,調查結果隨後根據新加坡人口結構特徵進行加權。
下面是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孫婉婷博士透過分析上述2018份樣本,推測出票投行動黨和票投反對黨選民之間存在的差異:
一、 誰比較常看主流媒體網站?
研究分析發現,接收信息的平台不同,選民投票的傾向也會不一樣。 較常瀏覽本地主流媒體網站(如中文的《聯合早報》及英文的《海峽時報》等)的選民比較可能投給行動黨。
反之,傾向票投反對黨的選民則喜歡透過社交平台認識政黨及候選人,他們也會透過政黨和候選人的網站獲取相關資訊。

(聯合早報)
二、誰對某某政黨比較忠心?
把票投給行動黨的選民相對較注重候選人品質以及政黨過去的成績,他們對政黨的忠誠度也相對較高,始終如一,總是把票投給同一政黨。
票投反對黨的選民則以「國會是否擁有更多元的意見」以及避免「一黨獨大」為主要考量。

把票投給人民行動黨的選民通常忠誠度較高。(海峽時報)
三、對政府施政的滿意程度?
投票給行動黨的選民對政府處理新加坡人口增長、生活成本、網際網路假信息及冠病疫情等議題的表現相對滿意。
票投反對黨的選民則完全相反。
結果如何取得?
上述分析是研究者透過優勢比,或稱比值比(odds ratio)的量化方式所作出的推測。 優勢比是一種關聯強度的指標,數字大於1表示為正相關,小於1則為負相關。
以獲取信息的媒體平台為例,使用主流媒體網站的選民投給行動黨的優勢比為1.23,反之的群體,投給的優勢比僅為0.81,由此得出主流媒體網站使用者較有可能投給行動黨的結論。
傳統媒體平台逐漸沒落?
除了描繪出行動黨和反對黨支持者的可能模樣,該調查更重大的發現是: 「數碼平台正式取代傳統媒體平台的角色,成為本屆大選選民最主要的信息來源。」
其中,本地主流媒體網站力壓電視,躍居選民信息來源的首位。後者在2015年大選仍是選民獲取資訊的最主要來源,但在網際網路科技的衝擊下江山不保。
儘管電視仍在榜上排名第二,但在2015年大選居次的紙版報章在本次大選卻大失魅力,一路下滑到第七位。
反之,本地純網絡新聞和資訊網站則一舉衝上第三位,影響力大增。所謂的「純網絡新聞和資訊網站」包含慈母艦(Mothership)、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等沒有發布紙版的新聞資訊網站,蟻粉正在看的《紅螞蟻》自然也算是其中一員。
整體而言,選民的投票行為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網際網路因素的影響,但孫婉婷博士也強調,上文提及的候選人素質、國會是否有多元的聲音及政黨成績單等因素也左右了選民的投票取向。

本屆大選紙本報章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新明日報檔案照)
誰是「搖擺選民」?
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與新媒體系(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副教授張瑋玉也根據同一個調查得到的資料,分析了搖擺選民的特徵。
搖擺選民在這裡的定義是,2015年大選和2020年大選投票取向不同的選民。他們可能在2015年投給行動黨,2020年轉而投給反對黨,也有可能在2015年投給反對黨,2020年轉投行動黨。
必須強調,這裡所說的搖擺選民並不包含那些在兩屆大選都投給同一政黨的選民。
調查發現,2020年有8%的受訪選民從行動黨陣營轉投反對黨陣營(「行動黨 > 反對黨」),3%則從反對黨陣營轉向行動黨陣營(「反對黨 > 行動黨」)。
從本屆大選行動黨得票率銳減的情況來看,上述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調查顯示本屆有更多選民改投反對黨。(海峽時報)
大致上,在2020年大選中,「行動黨 > 反對黨」的搖擺選民主要有下列特徵:
1. 男性
本屆大選的「行動黨 > 反對黨」搖擺選民當中,男性占64%,顯示男性更有可能成為從行動黨轉投反對黨的搖擺選民,這和上屆大選有高達七成的「行動黨 > 反對黨」搖擺選民是女性的趨勢大相逕庭。
2. 對政治更有興趣
在政治參與度方面,2020年大選的「行動黨 > 反對黨」搖擺選民顯然更為積極,他們可能在過去六個月參與過反對黨的線上民眾大會,或曾簽署過請願書。 相反的,「反對黨 > 行動黨」搖擺選民則對政治興趣缺缺。
3. 對紙本報章及電台的信任度最低
4. 最關注國會是否有多元的聲音,最不在乎候選人素質、政黨成績單及政府應對冠病疫情的表現
然而,由於有過半民眾在調查中拒絕回答自己在兩屆大選中的投票行為是否出現擺盪,導致分析樣本數較少,張瑋玉強調上述分析必須謹慎看待。
看到這裡的蟻粉,也不妨思考一下,這些分析是否符合你們在本屆大選的投票取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