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4日訊)美國總統大選開票作業仍在進行,誰能入主白宮仍未明朗。但目前開票結果顯示,尋求連任的特朗普得票優於選前民調,學者分析,可能原因包括電郵醜聞事件、特朗普勤造勢催出選票等。
台灣中央社報導,大部分選前民調指拜登穩定領先特朗普,特朗普政府也因美國疫情飆高飽受抨擊,但美國各州開票至今,特朗普仍持續緊咬拜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目前看起來,特朗普得票情況比大部分的民調預測還好。
他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民調未能準確掌握民眾的政治態度;特朗普反傳統、反建制、反政治正確的政治風格仍對美國民眾有吸引力;美國偏保守的民眾傾向支持共和黨等。
另一方面,他認為,民主黨候選人不夠強、拜登年紀偏大等因素,以致於未能吸引足夠多的選民支持。民主黨採取平穩的方式組織選戰、利用廣告及社群媒體等,看起來也未能達到催票效果。
李明江指出,選前民調顯示,拜登在大部分的搖擺州都領先特朗普,但目前的開票結果卻未如預期。
他表示,反觀特朗普採取更積極、主動的造勢方式,激發許多支持者出來投票。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短短住院治療3天後,立即恢復競選活動,每天好幾場的造勢活動,「現在看起來,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受訪時表示,美國人口密度較高的地方受疫情影響較嚴重,拜登在這些地方的支持度明顯上升,但比較偏僻的地方受疫情影響較少,對特朗普的支持度還是很高。
另外,選前爆發的拜登兒子電郵醜聞也對選情有一定衝擊。他認為,對拜登或民主黨存疑的民眾,比較願意相信電郵醜聞是真的,這些大多是來自人口密度低、以農業為主地區的選民。
此外,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代辦曼蘇爾表示,不論選舉結果為何,美國將持續在印太地區扮演關鍵角色,並與新加坡維持密切的夥伴關係,持續經濟、政治與安全領域的必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