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說起新加坡美食的時候,小編默默腦補了許多:咖椰土司,咖喱燒烤,福建炒麵、肉骨茶、蛋羹螃蟹……其中最有共通感的當屬老華僑帶去「家鄉味」——中國茶與福建菜。
新加坡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華人,這個國家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很親近的一個國度。不僅那裡有我們相同血緣的人,也是因為它與中國有太多的相似元素。同是亞洲地區,與內地、香港、台灣密切往來,生活習慣上也多為相近。比如中國人愛喝茶,新加坡人的生活同樣離不開茶。

這座島國的殖民史與其中印兩國移民史使得世界上最大的三種茶文化匯聚於此。無論是傳統英國茶、當地薑茶還是中國功夫茶,新加坡都能令愛茶者心生嚮往。
新加坡的茶分為「吃茶」和「喝茶」兩個方面,而肉骨茶店裡,這兩者皆可體驗。
這裡的「吃茶」可不是茶葉的茶。肉骨茶為什麼叫「茶」呢?

肉骨茶,閩南語:Bak-Kut-Teh。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祛寒,用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因為忌諱而將藥稱為「茶」。
所以肉骨茶其實是肉骨藥湯。後來經過新加坡各方移民改良,主要形成三大派口味,潮州、閩南和廣東風味。
廣東派喜歡加入各類中藥材,注重養生功效,喝起來真的有點像中藥,味濃!潮州風味更受歡迎,主要放白鬍椒,湯頭清爽。

在新加坡的時候,小編準備試試大名鼎鼎的松發肉骨茶,8點半隊還排的老長,於是到附近的發傳人肉骨茶解饞,想來肉骨茶味道都差不離吧。
肉骨茶用藥材、大蒜和香料,加上豬肉骨烹煮而成,食用時配以米飯和辣椒黑醬油。它是大眾喜歡的早餐和夜宵。
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肉骨茶,唐人街牛車水附近就有很多正宗的肉骨茶店。

店裡的風格很傳統,擺著80年代的雲石面圓桌,店面不大但也不侷促,食客們坐得隨意而滿當,自有一種老友聚會的溫暖。
茶客入座,自然要點招牌肉骨茶,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大排骨。香噴噴的白米飯,和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也成為了標配,茶客還可根據各自口味,往湯里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
新加坡的天氣雖熱,喝一碗熱騰騰的肉湯滿頭大汗卻渾身暢快淋漓,把悶熱一掃而光。

肉骨茶的肉湯濃郁,所以一般會搭配茶解膩。看菜單上有一個「功夫茶」的選項,就要了一泡鐵觀音。不一會兒老闆就端上來一個功夫茶盤,盤裡放著茶壺、茶杯和一包古樸的鐵觀音紙包茶。
用紙包茶賣曾經是安溪鐵觀音的一項傳統包裝技藝,然而,茶葉包裝幾經變遷,目前,紙包茶在安溪市面上已經蹤跡難覓,沒想到在新加坡,華人依然喜歡沿用紙包茶的習俗。

拆開茶包一看,還是有點年份的老鐵,喝起來卻是滋味濃醇。喝幾杯,油膩全消。南洋的品茶習慣也是中國人帶去的,坐在街頭泡上一壺家鄉茶,別有風味。


新加坡不像中國各省都有自己的專屬地方名茶,比如,雲南普洱,西湖龍井等。
但是,也不能說新加坡沒有茶文化。如果不是特指」茶「,那麼,新加坡的茶文化應該叫做「街邊咖啡店的茶文化」,類似於西方的咖啡座。新加坡有很多咖啡店。但是咖啡店並不是只賣咖啡,也賣茶。也賣食物。

具體到茶,有新加坡特色的應該是2種:
1. 拉茶,從印度傳來的。
2. 釣魚,就是中國茶的茶包泡的。
所謂「長茶」是把泡好的紅茶加牛奶,然後泡茶人把奶茶倒進罐子裡。泡茶人一隻手拿著盛滿奶茶的罐子,另一隻手拿著空杯子,兩隻手的距離約在一米之間,開始倒茶。如此來回須7次。在來回倒茶的過程中,奶茶是不允許外溢的。由於「長茶」的杯子相當大,喝起來相當過癮,喝茶者邊品茶,邊欣賞精彩的倒茶,心情也會變得輕鬆。

在新加坡喝茶和在英國卻不一樣。在英國喝茶是以茶為主,佐以一些餅乾和小三明治。而在新加坡喝下午茶則是以吃為主,茶的好壞卻不十分重要。許多觀光飯店提供的下午茶,均以自助式點心為主,從印度式的煎蛋餅到中國的廣式點心,花樣繁多。即使是在五星級賓館喝茶,也常常會用茶葉袋泡的大壺茶來待客。
中國茶近年在新加坡也十分顯眼。一些專營中國茶的「茶村」、「茶館」常常顧客盈門。新加坡的「喝茶族」並不只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似乎更多的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常常三五成群或成雙作對,借喝茶談些公事和鬆弛一下自己的身心。由於到新加坡的日韓遊客較多,會做生意的茶室還專門提供一些日韓客人喜歡的茶葉。每到黃昏降臨,新加坡街頭和茶室就會慢慢熱鬧起來,成為街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