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紹爾:處理鄰里糾紛時 執法機構或採取較嚴厲干預措施

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費紹爾副教授說,執法機構在處理一些鄰里糾紛時,可能會採取較為嚴厲的干預措施,來維護社區內不同群體的利益。
組屋公共空間是加強國人社會凝聚力,促進不同群體互動的地方。近來有市鎮理事會將組屋底層封起,以防小孩踢球玩耍發出吵鬧聲干擾居民,引起一些人的關注。官委議員賽義德哈倫醫生在休會動議中,建議政府在解決鄰里糾紛的同時,也通過創新方式,進一步促進社會凝聚力。
他說:「在做任何同公共空間有關的決定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有關決定會如何影響社會凝聚力,無論好壞。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努力增強社會凝聚力,因為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段旅程,而不是個要實現的狀態。」
費紹爾副教授回應時表示,如何促進社會凝聚力是政府在各種建設階段都會密切關注的議題。不過當局也必須確保公共空間發生的糾紛得到合理的調解。
「當局會設法讓產生糾紛的各方友好解決問題,但有時可能遇到雙方不願意妥協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市鎮理事會和相關機構只好直接干預,確保大家都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費紹爾副教授也說,保持開放和包容態度,時刻關注不同群體的需求和興趣,是使用公共空間的關鍵原則。疫情後國人在家的時間多了,居民培養相互尊重的精神對維持社會凝聚力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