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周前宣布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徵收10%的基本關稅。
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指出,這並非一般的貿易波動,而是「結構性的變化」,意味著全球貿易秩序正在發生深刻調整。
這輪關稅將對新加坡的出口行業產生重大、長期的衝擊。在美國提出的對等關稅的大環境下,新加坡經濟可能放緩,也不排除經濟衰退的可能。

新加坡政府的應對舉措
積極談判:
顏金勇與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和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nick進行了「非常良好」的會談。
談判基於美新之間長期的互信關係,美國願意與新加坡單獨磋商。
兩國的雙邊貿易和新加坡的投資者為美國創造了大約35萬個就業崗位,而美國一直享有對新加坡的貿易順差,去年的數額達到300億美元。
談判進展:
目前尚處於初步階段,但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美國目前不準備下調對新加坡進口貨品徵收的10%基準關稅,但雙方同意積極探索深化兩國經濟聯繫的方式。
談判目標:
探討在新關稅框架下,如何為新加坡的關鍵出口產品爭取豁免或便利措施,以減少新關稅對相關產業的衝擊。

受影響最大的關鍵出口產品
1. 半導體與電子零部件
出口占比:半導體和相關電子產品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類別,占整體出口約30%以上。
主要產品:集成電路(IC)、晶圓、微處理器、傳感器等。
影響分析: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國之一,新加坡的電子製造供應鏈將直接受衝擊,影響出口訂單與利潤率。
2. 精密儀器和設備
主要產品:醫療儀器、測量設備、光學儀器、科學設備。
影響分析:新加坡出口很多高端醫療和科研設備到美國,關稅增加會削弱價格競爭力,尤其在美國本土也有供應商的情況下。
3. 生物醫藥產品
主要產品:疫苗、藥品、活性藥物成分(API)。
影響分析:生物醫藥是新加坡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美國是主要市場之一,關稅將增加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影響生物製藥出口。
4. 石油化工產品
主要產品:煉油產品、化學品、塑料中間體。
影響分析:雖然能源產品通常有不同的貿易安排,但部分精鍊產品出口美國可能面臨價格壓力。
5. 航空零部件與維修服務(MRO)
主要內容:飛機零件、維修與翻新服務。
影響分析:新加坡是全球航空維修中心之一,美國航空公司是重要客戶,服務型出口可能也間接受到影響。

新加坡主要出口的是高附加值產品,雖然加稅打擊大,但因為產品替代性不高(特別是高端晶片、醫療儀器等),新加坡有一定談判空間。 網友留言



資料參考 /聯合早報,新明日報,8視界新聞網,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