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久未公開露面的中國香港富豪李嘉誠通過視頻方式"現身",宣布其旗下李嘉誠基金會與新加坡淡馬錫信託基金會(Temasek Trust)共同投入1200萬新元(約合人民幣6500萬元),為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NCCS)和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NCIS)引進革命性的"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設備及相關臨床試驗資助。
01 94歲李嘉誠精神矍鑠 盛讚合作理念
在這段僅4分鐘的短視頻中,94歲高齡的李嘉誠精神矍鑠,用普通話向公眾表示:"能和淡馬錫合作,給新加坡醫院送這個'抗癌神器',是我的榮幸。"他特彆強調淡馬錫"為下一代謀未來"的理念與自己"社會怎麼變,承諾不會變"的人生信條高度契合。
李嘉誠詳細介紹了這項創新技術:"這技術不用開刀、不用放療,直接用超聲波就能'打碎'癌細胞,簡直太厲害了!"言語中難掩對這項醫學突破的讚嘆之情。
據悉,這是自去年長和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業務引發廣泛關注後,李嘉誠首次公開露面。
02 何晶盛讚革命性技術:無創精準"粉碎"癌細胞

淡馬錫信託基金會主席何晶出席了當天的活動,並在個人臉書帳號上詳細介紹了這項技術的原理和優勢。
「 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是一種革命性的非侵入性腫瘤治療技術。與傳統治療方法不同,它通過精確聚焦的高強度超聲波,在體內直接產生機械力將腫瘤組織"粉碎"成液體狀態,隨後由人體自然吸收。這一過程無需切口、無需電離輻射,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健康組織。
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執行長William Hwang教授表示:"這項技術為那些不適合傳統手術或對放療不敏感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特別是對於肝臟、胰腺等深部器官的腫瘤,其精準性具有獨特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所長Lim Soon Thye教授指出:"組織碎化技術的引進將使我們站在癌症治療的最前沿。預計首批患者將在2024年底前接受治療,初期將重點應用於肝癌和胰腺癌病例。"
據新加坡衛生部門數據,癌症是新加坡居民的首要死因,每年新增病例約1.5萬例。其中肝癌和胰腺癌因發現晚、治療難,五年生存率分別僅為18%和9%。
03 強強聯手:兩大基金會共促醫療創新
此次合作中,李嘉誠基金會與淡馬錫信託基金會各出資600萬新元,資金將主要用於三方面:
◎ 購置兩台最新型號的組織碎化治療設備
◎ 支持相關臨床研究項目
◎ 培訓專業醫療團隊
淡馬錫信託基金會主席何晶在致辭中表示:"這項合作體現了我們共同致力於提升區域醫療水平的願景,通過引進前沿技術,我們希望能夠為更多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現年94歲的李嘉誠近年來將更多精力投入慈善事業。其創辦的李嘉誠基金會自1980年成立以來,已在全球捐贈超過300億港元,其中醫療領域占比超過40%。

值得關注的是,這並非李嘉誠首次投資超聲波醫療技術。早在2018年,其基金會就曾資助香港大學研發新型超聲波腦部治療技術。此次選擇新加坡作為技術落地點,顯示出其對東南亞醫療市場的重視。
04 產業觀察:醫療科技投資新趨勢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合作反映出亞洲富豪投資偏好的轉變——從傳統地產、基建向尖端醫療科技延伸。淡馬錫近年來的投資組合中,醫療健康板塊占比已提升至15%。
新加坡醫療科技初創企業協會會長陳偉明表示:"這種跨國界、跨領域的合作模式,將加速創新醫療技術在亞洲的落地應用。我們期待看到更多類似的合作。"
項目方表示,如果臨床試驗進展順利,未來考慮將這項技術推廣至東南亞其他醫療中心。同時,雙方基金會正在探討建立專項基金,幫助經濟困難患者獲得治療。
此次合作不僅標誌著新加坡癌症治療水平的新突破,也展現了商業資本與社會資本合力推動醫療進步的典範。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這種創新合作模式或將為亞太地區醫療發展提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