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志氣高!鄰里商家善用政府津貼積極轉型

(左起)「石晶悟語」創辦人傅仰進、杏和堂第三代接班人李振祥與父母李啟煉和蔡玉蓮、家樂布荘第二代接班人陳秀民。(圖:受訪者提供)
貿工部推出新的鄰里企業社區營造計劃(Heartland Enterprise Placemaking Grant),受訪鄰里商家表示,新計劃將鼓勵業者發揮創意,舉辦更多社區活動,帶動鄰里的人潮。
坐落在百盛樓的「石晶悟語」在2013年以賣水晶飾品起家,多年來積極轉型,善用了政府的鄰里企業數碼化計劃(Heartland Go Digital Program)、視覺營銷計劃(Visual Merchandising Program)等津貼,從原本只是賣飾品的水晶店轉型成推廣身心靈健康的體驗館。
近年,「石晶悟語」也開始舉辦工作坊等實體活動,業績因此增加了20%至30%。
業者:社區活動有助提高曝光率
43歲的創辦人傅仰進認為,實體活動除了可以凝聚社區,也有助提高鄰里企業的曝光率,幫助品牌營銷。

傅仰進將店面打造成推廣身心靈健康的體驗館。(圖:受訪者提供)
「(活動)讓更多人可以認識我們,尤其是可以吸引年輕人。他們平時可能不會特別去逛鄰里的商店,可是如果有一些活動的話,就可以吸引他們來到我們這裡。」
傅仰進說,新推出的鄰里企業社區營造計劃將鼓勵他舉辦鄰里社區活動。他也期待能藉此機會與其他商家和機構學習和切磋。

傅仰進之前參與的社區活動。(圖:受訪者提供)
位於實龍崗的家樂布荘成立於1998年,原本是專賣窗簾的傳統鄰里商店,業者在疫情之後利用多項「2025鄰里新天地」(Our Heartlands 2025)下的計劃,擴展網絡業務,一年的銷售量提升了兩、三倍。
32歲的第二代接班人陳秀民表示,除了網絡,他原本也已打算通過主辦實體活動,接觸更多的群眾。
「其實我原本就打算主辦慈善主題的鄰里活動,回饋我們的老顧客。這次有這個新的津貼(鄰里企業社區營造計劃),適合的話,我們就會去申請。」

位於實龍崗的家樂布荘成立於1998年,原本是專賣窗簾的傳統鄰里商店,近幾年積極擴展網絡業務,也拍攝短視頻在社媒進行宣傳。(圖:受訪者提供)
業者:希望有助公司綠色發展
杏和堂參茸藥行的店面坐落在武吉巴督鄰里,第三代接班人李振祥也是善用政府津貼積極轉型,為原本的老店開網店,旗下產品更多元化,生意更上一層樓。

杏和堂第三代接班人李振祥與父母李啟煉和蔡玉蓮。(圖:受訪者提供)
杏和堂參茸藥行副總裁李振祥表示,公司已經開始在環保方面做出努力,包括使用優質塑料瓶來包裝涼茶,讓消費者能把塑料瓶當作水壺重複使用。杏和堂自三年前開始研發新一代涼茶,至今已賣出5萬瓶。
李振祥說,公司計劃在今年申請「節能津貼計劃」,將舊冰箱換成節能冰箱。另外,如果符合條件,公司也會考慮申請最新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補助金和計劃」(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rant and Programme),以方便日後推行更多綠色方案。
李振祥說:「每年我們使用超過150公斤的藥草來生產飲料,其中大部分藥草在釀造後會被丟棄。我們計劃與創新中心(Centres of Innovation)合作,探討回收這些高價值成分的方法,給予那些藥草第二次生命,比如可以將這些廢棄藥草用來當魚飼料等。」

用來生產涼茶的藥草,釀造後會被丟棄。業者正探討如何再循環這些廢料。(圖:受訪者提供)
他也說:「我覺得這次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補助金和計劃』,可以鼓勵我們商家去探討更多的綠色方案,因為我目前已經在進行著這方面的工作,希望這個計劃能對我們的項目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