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小學一般都會有名為家長支援組(PSG)的「民間機構」,成員主要是孩子們的父母,這是一個志願者組織,主要為小學做志願活動。

想要在學校做志願者是需要時間的,而對於很對父母來說,時間稀缺品。那麼為什麼還要做志願者呢?對於父母以及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新加坡的父母們要做志願者
第一個意義:改善家庭聯繫
相對於學校教育,家長志願者的志願活動意義非凡。父母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可以促進家庭關係的發展以及對孩子的價值觀教育。
當父母願意花時間,就是為他們和其子女創造了一個以學校為基點的全新教育環境,此外,父母在體驗學校教育之後,教師也可與他們更好的交流。
第二個意義:從經驗中學習
志願服務的好處不僅僅體現在孩子們身上。父母志願者也在不斷學習。 PSG的成員通常會保持聯繫,一起交流有關教育的相關新聞和知識。
父母志願者在活動中將會更加了解如何教育孩子,為他們建立更為良好的環境。當然他們也會結交新的朋友。
「拼」一個進入政府小學的資格
對於新加坡教育制度了解過的家長們,一定聽說過激烈的小一直入(Primary One Registration),新加坡政府小學報名分為1、2A(1)、2A(2)、2B、2C、2Cs、3這幾個階段。越往前的階段報名越具有優先權。
第1階段和第2階段開放給新加坡公民和永居資格者,國際學生只能在第3階段報名。不過就算對於新加坡公民和永居資格者來說,要申請到自己心儀的學校,或許還要拼爹,拼房。
拼哥哥姐姐:第1階段開放的報名,是面向家裡有親生哥哥或姐姐正在該校讀書的孩子。所以,一旦家中第一個孩子進入某所名校,家長基本上就可以鬆口氣了。
拼爹:在2A階段,申請的孩子需要滿足一下任一條件:父母為該校畢業生、校友會成員、校董會或諮詢委員會成員。如果父母是學校的教職人員,或者哥哥姐姐曾經在該校就讀,這個孩子也會被優先錄取。
拼房:如果申請人數多於學額,同等條件者之間PK,則按家距離學校遠近的原則抽籤。所以,新加坡的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可以申請到心儀的學校,不惜重金購買學校周邊房產。
如果上述條件都不符合,那麼家長就需要當志願者博得學校的「好感」,但前提是必須在學校做志願者滿一年以上,且報名時已經服務至少40個小時。

新加坡家長志願者的一般項目
志願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做出貢獻,關鍵在於如何做到與其他事情相平衡:
協助與課堂或班級有關的活動和課程;
志願為學校活動和職能提供服務;
提供學校事務/計劃方面的專業或個人專業知識;
志願拿出自己的時間參加學校學生活動;
通過學校組織的家長支持平台與其他家長聯繫;
參與學校的家長支援小組。
如何安排時間
作為家長,首先你需要確定能提供多少時間參與志願活動,並尋找匹配機會。一些父母在上班前可以提供一段時間,這樣他們每天早上可以幫助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比如教他們讀書。
他們每個人都和一個學生配對,他們在孩子們學習生活開始之前,花費大約20分鐘閱讀材料。
對於時間表比較緊的父母來說,他們一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節日與孩子們互動,比如中國新年慶祝活動以及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