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要打造成一個怎樣的國家?
不得不說李光耀確實是一位很成功的領導者,李光耀採用「Think Big Do Big」來領導新加坡走向了成功。如果沒有這種智慧思維,新加坡就不可能出現煉油中心、世界級的樟宜機場和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等。
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對世界和新加坡有精準的戰略洞察和定位,然後依據既定的戰略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這還涉及國家制度和治理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協同配合。因此,新加坡能夠成功地發展成為一個國家,確實是一項不易的成就。

如何建構一個正常的國家
新加坡的生存意味著在歷史和現實中克服了多種問題,如嚴重失業、緊張的種族關係、貪污腐敗和法治不健全等。雖然作為一個新生小國,雖然新加坡已經在朝著建設一個真正的國家的目標和戰略方向取得了進展,但仍然需要更好地解決許多歷史和現實難題。
首先如何建立國家認同
由於多元種族的移民的社會背景,對新加坡最好的認同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允許不同種族擁有各自發展的空間。這意味著以國家文化認同為核心,輔之以不同族群的文化認同,共同構建新加坡國。

打造成為一個良政善治的國家
李光耀一直贊同西方民主議會制,儘管如此,他從未掩飾過對西方民主制度的獨特看法,他認為民主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國家獨特的情況來實施。
因此,可以理解新加坡政治體制的演變,既不同於西方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所倡導的以」普世價值」為基礎的模式。簡而言之,新加坡政治體制的發展要遵循憲法規定的每五年一次的選舉,以獲取選民的授權來執政。
正因為這種授權是有條件的,即需要展現出良好有效的國家治理、為國家富強而努力,以及為國民福祉盡職。
一個展現現代文明的和諧社會
若從構建一個進步、繁榮、和諧的現代化新加坡來看,還有很大的差距。問題在於新加坡的歷史短暫且多元的移民社會。因此,如何構建這樣的新加坡顯然需要基於其獨特的國情,運用適應國家治理的基本思維與原則來應對。

李光耀為創造這樣的新加坡,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嚴格規定政教分離、頒布《種族宗教和諧法令》以設定組屋種族比例制度、推行雙語教育制度,以及設立選區、實行民選總統的種族代表制度等。這些法令法規、體制和機制的存在與實施,使新加坡能夠從過去的不斷紛爭、緊張的族群關係中走向社會和諧,無疑為創造了新的和諧社會氛圍作出了貢獻。
李光耀團隊注重教育,推崇科學與技術,尊重良性民主和基本人權,強調公正平等競爭中的價值。在城市化進程中,他們努力地將新加坡發展成具備現代生活水準和良好基礎設施的國家,同時也將其塑造成了一個「花園城市」。

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
李光耀也特別注重國家建設的可持續性。為了確保新加坡能夠持續地發展,他和他的團隊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比如:
– 藉助具備前瞻性的戰略規劃,來引導和規範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方向。
-為了維持和諧的族群關係,必須伴隨著逐步、平衡、有序的法制改進和強化溝通渠道,以及及時有效地化解因國家認同與族群差異引發的和諧共處問題。
– 保持友好互利的鄰國關係,塑造備受尊敬的國家形象。
– 對於歷史時代、國際格局和地緣政治,要持有敏銳的覺察,並需進行可靠的戰略分析和定位,以便在適當時機作出必要的及時回應,以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裕林新書《李光耀思想解讀與探究》發布會時間:1. 9月10日新加坡天府會2. 9月23日濟陽蔡氏分享3. 10月11日到深圳15日在新加坡中國廣州商會分會4. 10月16日新書發布會5. 10月23日新加坡世界華商大會分享6. 10月29日隨筆南洋導讀會

作者簡介
蔡裕林,新加坡政治觀察員。自2011年起,以獨立政治觀察者身份,專注本國政治變遷,撰寫時事評論,主要發表在《聯合早報》言論版、新加坡眼等網站。作者也曾長期受邀在新聞資訊電台95.8等媒體的時政節目中接受採訪;並以特邀培訓講師身份受邀做新加坡國家治理、時事課題的公開講座。
已出版的著作有:《新加坡颳起改革風》(2013)、《李光耀時代VS後李光耀時代》(2015)、《大選如何改變新加坡》(2015)、《新加坡模式:挑戰與應變》(2017)、《後李光耀時代何去何從》(2019)、《新加坡抗疫紀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