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新馬的女人

2021年08月02日   •   2萬次閱讀

2002年從新加坡回國,其實對於回國與否,內心是很猶豫的。回來後,我回答得最多的問題也是:「你為何要從新加坡回國呢?」所有的回答都不能轉移對方滿腹狐疑的目光。因為那時候的新加坡猶如伊甸園:生活富裕,環境優美。江南人都抱持如此的觀念,更不用說其它地方的國人了。

如果說新加坡只是代表了經濟發達,生活優渥,那還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它看似兒童一般格調不算高貴,風姿不算優雅的環境里,其實有著內在的精緻與內涵。轉眼間差不多20年過去了,現在尤其是一線城市裡,很少有人再這麼仰慕新加坡的富裕,但它的很多文化因子還是值得我們去關注思考和學習。

剛一去新加坡,非常驚訝於它花花綠綠塗鴉式的組屋,有如孩子般的淘氣、天真而沒有內涵,本人一開始是嫌棄的。雖然組屋清爽敞亮,環境優美,有公共綠色,健身設施,還專門有一棟樓作為停車樓。而居住樓里的人行過道夠寬,足夠兩人手牽手漫個步,卻無一個擺件橫亘其間,對於我們來講,這簡直太奢侈了。組屋裡還有專門的一間曬衣房,所以窗台那兒很乾凈,沒有花花綠綠的「萬國旗」

組屋一般都11層樓,據說這樣的建造成本最低。我不知道當初他們是如何計算出成本最低的結論。反正國內一般都認為6層樓的成本最低,可以省去電梯的安裝與維護費。如今上海很多舊樓不必拆遷,但舊樓里很多老人上下樓梯不方便,而拆掉重建,成本又太高,加裝電梯則是最節約成本的方法。這樣的說法過去兩年多了,動靜不大,因為牽涉到各方交涉協調,這都是先天設計的前瞻性與成本的關係。正所謂慢工出細活,該需要的部件就是不能少。雖然幾乎每天都風風雨雨的,新加坡的組屋都如同新的一般,到如今都不需要拆遷,要搬遷的也只是個別業主的個人意願罷了。

格局的大小根基不是完全取決於當下,而是未來五十年到百年。就好比那兒的自來水管道,一般都是分兩條線路,一條水管的水可直接飲用;另一條則不能,可用於洗手間。當我們這裡有人醒悟後提出建議的時候,一線城市裡已經高樓大廈密布,分管道的時間太遲,成本將太高。

其它的諸如那套可圈可點的下水道系統,前瞻性設計的通信系統,奢華的居住區停車樓,簡單卻星羅棋布的城中公園,它的長廊復短亭能從組屋區連接到地鐵站,它的鋪有地毯而乾淨安靜的大巴士。大格局在於設計人的謙卑。正因為他們謙卑,知道不用幾年,將會有新技術出現,雖然不確定技術到底怎樣,但他們的設計空間裡會留有餘地,將中國古典的「留白」元素充分運用到公共建築與設施的設計里。

到了組屋一樓,空蕩蕩的沒有牆,就幾根水泥柱立在那兒支撐著。偶爾我會擔心這些水泥柱能否支撐得住上面的樓房。當地人顯然很信任設計師的設計、建築工程隊的敬業和監理單位一絲不苟的報告。

偶爾周末會看到馬來人在裡面擺上幾桌,成群結隊在那兒吵吵嚷嚷,或者看到印度人在那兒歌舞娛樂。他們如果想舉辦婚禮,組屋的一樓是上佳之地,成本低廉,遮風避雨,溫度適宜,地方寬敞,足夠擺下100桌,一棟樓的一樓不夠,旁邊還有兩棟樓的一樓也在等著他們。而地面又是如此乾淨,穿上新娘的拖地裙也不必擔心裙子與地面的親密接觸。

掃遍大半個新加坡,偶爾會發現有「違章建築」:有人在一樓搭建居住屋,這樣的建築里一般是不會有華人住在裡面的,這你們都知道的。

在新加坡久了,也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在園子裡走一走,坐一坐,鞦韆院落夜沉沉。偶爾會看到馬來人的媽媽手裡抱一個孩子,爸爸手裡牽著一個孩子,還有三個孩子跟在後面,這也只是最初的驚詫的一幕,那些孩子大約也驚訝於我的驚訝,不時回頭用大大的眼睛再看看我,就在團隊行進中跟著走了。

馬來人是當地最早的民族之一,生命力非常旺盛,猶如怒放的月季花一般,往往都是一生一串孩子,七口之家到處都是,媽媽還能不耽擱工作。記得有位馬來技術員下班後去醫院生產,第二天就自己來上班了,同事們都不知道她已經完成了一次歷史使命。這位同事我見過,個頭不高,大約1.5米左右,身材則是中國古代家長很喜歡的梨形,臀部優美寬大而堅挺,有著肥沃的黑土地可以供播種開花結果。如果計算下她身高與臀部的比例係數,估計不亞於金.卡戴珊。可是卡戴珊是整過的,而這位則是天然的。她走路並不快,話語不多,脾氣溫和,估計勝在耐力極好吧。

其他的馬來婦女俺就不提了。多年以後,我作為翻譯又參與接待了馬來西亞最高層的女人之一。她動作極為優雅自然,一口不帶馬來腔的英語讓人知道她受的教育非常之好。果然,她會關注到在場每個人的情緒,主動和拘謹的人聊幾句,讓對方放鬆。對於周到的歡迎細節表示了驚喜和呼應。而她顯然也是個虔誠的清真教徒,要不時去做禮拜,但面對其他國人一時的不明就裡,她沒有明說要去做禮拜,解釋是因為這兒的酒店太好了,所以用完餐她準備回去再略微享受下,讓大家都歡喜無比。她的身材略高,臀部沒有那麼大,但也豐滿,有兩個活潑,懂禮節的兒子,據說家裡還有千金沒帶出來。這些女人很優秀,和一般的家庭主婦不同,令我對馬來人充滿了好感,對教育也充滿了敬意。

新加坡的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民族和諧,在主體民族之間做了協調:也就是國歌用馬來語唱誦,官方語言是英語,而民間則提倡講華文(普通話)。沒有因為人口最多的民族是華人,就要求將華文或者閩南話、白話作為官方語言。這樣既給予了馬來民族、印度民族和西方一個相對滿足的平衡點,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國際大公司將亞太地區的總部設立在新加坡。

但如果在下班時候坐公交車(非地鐵),則會發現另一個很微妙的場景:裡面座位沒有坐滿人,但還是有些華人站著。不僅是因為他們乘機要換下坐姿,還有個原因是空著的座位往往在印度人的旁邊。經過了一天的勞作,他們濃郁的體香會刺激到華人敏感的鼻子,所以他們寧可站到一邊,也不坐下來。加上道路並不顛簸,公交車裡還鋪上了地毯,站著也很不錯,可以一邊欣賞窗外的風景,一邊鍛鍊下身體。當然,在新加坡,種族要和諧多了,大家彼此交流不會談到民族的優點劣點這些敏感話題(雖然報紙上討論過中國「小龍女」的稱謂和現象——這個詞大部分時候是個貶義詞)。

而新籍印度人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他們的口才。到了周末去「小印度街」,就非常有意思,到處都是三五成群的印度朋友圈,一圈又一圈,這幾乎是新加坡最吵鬧的地方了(平時新加坡華人說話估計是全世界話音最輕巧的人群了)。神奇的是,幾乎每個人都在說話,很少人不在說話。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一邊說話,一邊聽身邊幾個人的說話並作出回應的,簡直比聯合國的同傳還要牛。

似乎我不應該這麼刻薄,在新加坡我的英語其實是和印度老師學習的。因上電子商務課的關係,幾位老師都是印度人,他們既沒有新加坡或者馬來英語的口語(Singalish & Malayglish),也沒有印度國的英語口音 (Hingalish)。真所謂淮南橘子淮北枳。

記得剛開始的一門課上,一直聽不懂那女老師的講解,語速對我來講太快了.你能想像一位老師用說印度音節的語速說英語的麼?對我來講,簡直就是聽rap . 以至於有次學校放假,我因為沒聽懂老師說的放假通知,巴巴地請假跑到培訓中心去上課。好在期中考試,我通過自學考到班級第二名。那位老師在走廊上看到我,很激動(看來所有的老師都會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可惜我們對話不了兩句。除去感謝老師,我幾乎無法回答她其它問題,就聽懂一句「你來自哪裡」?告知她我來自中國後,她滿滿的詫異,我們的交流後面大約只能限於幾秒鐘的目光交流。至今我也不能解讀她詫異什麼?是詫異我聽不懂英文還敢參加考試,還能考那麼好(幾乎快滿分了),還是詫異於也有中國學生願意花錢在讀書上,而不是去當「新加坡的小龍女」?之後我就發現這位女老師喜歡講完課留幾分鐘時間親自讀課文作為回顧。她的語速如此流暢快速,真的如小泉溪水般叮咚落在琴弦上,優美但聽不懂。一開始我連看課文的速度都趕不上她讀書的速度,這極大地刺激了我的聽力腦細胞。經過一陣的「強化聽力訓練」,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能聽懂一些老師的講課,而不僅僅停留在自學課本上了。

除去說rap的語速,還有她那天再熱也要包裹全身的美麗的紗麗。同學告訴我那紗麗很貴。她的紗麗是用100%的真絲做成的。作為來自絲綢大國的我,在走廊上的近距離相遇,讓我確定那一定是純正真絲做成的,還有很多紋飾上身。她每次都披著不同的紗麗,講課中間也喜歡驕傲地甩一下絲巾,從來不覺得熱。亮閃閃的華美的真絲紗麗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給人的變化,尤其是給女性的華麗轉身的機會。

納入一個地方的女性狀態如何,才能全面了解一個地區的狀態如何。這是我深以為然的。不知道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