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人都會中?
新加坡一共才有500多萬人口,累積病例逼近11萬,也就意味著每50個生活\入境新加坡的人就有1人中招。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親戚、同事、朋友……感染上新冠。
不過人們也逐漸發現,新加坡重症患者的比率確實不高,據新加坡衛生部統計,在過去28天出現的3萬7242起病例中,有98.2%沒有出現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這也是新加坡能夠推行居家康復計劃的基礎。

許多人的心態也開始轉變了。
就像10月2號刷屏的財政部長黃循財說的:「對於這98%(無症狀或輕症)病患而言,沒什麼可害怕的。事實上,如果你感染了冠病,也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因為我們許多人遲早都會感染這個病毒。」

得新冠長期後遺症的比率多大?
然而,雖然絕大多數是輕症或無症狀,能不中還是不要中,更何況,現在大家更擔心的是「長期新冠後遺症」。
Q 什麼是「新冠後遺症」
A 所謂的「新冠後遺症」也叫「新冠長期症狀」,指的是新冠康復者在病癒後超過4周以上,仍持續存在的長期後遺症。
最常見的症狀是:嚴重疲勞。
其他症狀還包括:呼吸困難、持續咳嗽、關節疼痛、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的損害。
據報道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和難以清晰思考。
那麼,目前在新加坡痊癒後,仍舊有長期後遺症的可能性有多大?
本地專家表示, 可能性不大

英國最新研究表明,37%康復者有不同程度的長期症狀。不過,接種疫苗的人即使感染,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可能性也會減少一半以上。
新加坡的調查比英國的要更樂觀一些:
新加坡傳染病中心曾在今年7月針對三家政府醫院共288名冠病康復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返院複診的183名患者中,每10人中只有1人,在半年後仍出現咳嗽和呼吸急促等長期症狀。
這些出現後遺症康復者大致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完成疫苗接種。

那麼,已經接種疫苗的患者呢?在新加坡有多大比率出現長期後遺症?
傳染病中心顧問醫生巴納比·楊(Barnaby Young)說:和外國相比,新加坡已接種者出現冠病長期症狀的機率幾乎微乎其微。這主要歸功於本地疫苗覆蓋率高,重症患者較少,民眾為此可極大程度上避開後遺症。
他說,「我甚至懷疑,大家一直以來很可能都低估了疫苗對冠病長期症狀的效果,只知道它能降低重症病例。」
國大醫院感染科高級顧問醫生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也透露,截至目前為止,國大醫院還未發現已接種疫苗的冠病患者,在康復後出現長期後遺症。

不過,他表示,不能因此就判定,接種疫苗能否防止長期後遺症出現,還得繼續觀察。
流感也有長期後遺症!
每次專家們拿新冠跟流感作比較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有些疑惑。
淡馬亞醫生解釋道,「長期後遺症」(並不是新詞語),其實也頻繁地出現在其它傳染性疾病中,就比如流感。
英國牛津大學曾對比冠病和流感康復者的複診數據。研究發現,兩者出現至少一種長期後遺症的比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冠病康復者有42%,流感康復者則有30%。

無論如何,新加坡都已經奔跑在了「與冠病共存」的路上,「居家康復+社區康復+醫院治療」的模式也越來越成熟。已經有越來越多人相信,只要醫院治療重症這塊守得住,醫療資源不擠兌,配合上疫苗追加劑的接種,新加坡一定可以挺得過這一波疫情。 聽了專家們的分析之後,你有沒有更安心一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