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防疫格局已經改變。
一部分認為病毒永不可能消失,主張跟病毒共存。
一部分認為病毒不可容忍,主張要防疫清零。

打算跟病毒共存的就開始解封開放,例如英美歐盟跟新加坡。
對病毒零容忍的就仍舊守住邊境不放鬆,例如中國。
防疫策略反差極大,相比之下,中國式防疫顯得非常「扎眼」。
現在已有媒體開始討論,講中國要成為「國際孤島」了。
"中國對新冠零容忍或成孤島」 國內爭議共存還是清零?
美國的老牌媒體彭博社,前天突然發文說:
「中國的新冠零容忍策略有可能會讓其與世界隔絕多年。」


這篇文章先是交代了一下近期中國的疫情。
比如德爾塔病毒席捲至少中國17個省市,並且認為這是自去年武漢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給出了一個整體評價,認為中國的防疫成績是不錯的。病例少、疫苗接種率也是世界前列。
不過,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海外專家認為,短期內中國的防疫策略至少在明年之前都不會改變。

這種做法弊大於利,因為經濟跟管控成本很高,而新冠變異病毒還在不斷變異,更容易突破防線。
牛津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Chen Zhengming認為:
中國遲早會改變策略。
這種新冠病毒零容忍策略,可以維持一時,但不能維持一世。因為在你察覺之前,病毒就已悄咪咪地侵入。

同時,他對於中國當前的狀態也表示擔心:
新冠零容忍,這種想法已經根深蒂固。特別是國內近期又對造成疫情擴散的負責人進行追責。
這種情況下,誰還敢對疫情放鬆警惕?
一句話總結這位教授的看法,就是他覺得中國也應該跟病毒共存,要共存就得改變想法,而這點目前在國內很難。

來源:DW
另外一專家,全球投資機構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經濟學家Zhang Zhiwei則是從經濟角度來講中國防疫。
他認為:新冠零容忍策略,確實可以給國內帶來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可這樣做的代價是「保持孤立」。
「新冠零容忍對經濟增長來說代價高昂。」

來源:GLOBAL TIMES
同時抱有這種看法的,還有一些跟中國有國際合作的外國企業人士。
比如中國歐盟商會的會長 Joerg Wuttke 說話就更不客氣了:
如果在其他國家選擇開放的時候,中國依舊堅持新冠零容忍,那麼中國就只能「留在自己的小島上做自己的事情」了。

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正確。
彭博社還列舉了其他例子。
他們說,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試圖消滅新冠的國家。
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亞跟紐西蘭,一度也曾被看作是推行新冠清零策略。
但隨著世界其他各國的開放,更多人認為新冠不可能永久被消除。
更多國家的做法開始傾向於放棄防止死亡,用隔離病例來替代。

而且這麼做也是為了經濟。總不能要命就不要錢? 日本野村證券的首席中國經濟分析師陸挺認定:中國的新冠零容忍,經濟代價會「越來越高」。
類似上述的輿論看法還有很多。 但海外網友們倒是挺欣賞中國的做法。
說法遭到海外網友駁斥
「從根本上看,中國這樣做是在保護他們的國民。」

「中國有能力防疫保護他們的人民。但是美國呢,已經導致了幾十萬人死亡。」

「大部分國家都躺平掙扎了,只有中國還在戰鬥。」

「我不說中國的措施就是100%對的,但至少他們很努力,是真的想要控制好新冠疫情。」

「中國很努力去解決疫情,至少將病例減少到可容忍程度。對比一下美國佛羅里達,一天88人死亡。到底誰在盡力保護他們的人民?」

從評論來看,海外網友們肯定了中國防疫保護國民的做法。
只不過,現在有一個新情況。
國內網友也在糾結:中國接下去的防疫道路該怎麼?
要繼續「新冠清零」?還是「病毒共存」?
清零VS共存

1)主張清零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總顧問、原衛生部長,他認為英美防疫政策不能學,是不顧人民健康安危。
「人類於病毒是什麼關係?
——有你無我,你死我活。」
英美將疫情反彈的責任直接推給病毒變異,是在甩鍋。
中國不僅不能放鬆,還要進一步「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跟病毒共存,只會讓全球疫情出現第二波、第三波。

2)主張共存
國內張文宏醫生在7月底微博發文表示:
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為新冠可能會變成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跟這個病毒共存。
「未來中國選擇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於對病毒的恐懼。」

看上去,這兩種主張是互相矛盾的。
要清零,中國邊境就不能開。
要共存,中國邊境就得開。
國內網友對於這兩種看法爭執不下。
比如支持共存的,是認可病毒會長久存在的現狀。

支持清零的,是站在為普通群眾生命健康的立場。

那麼,中國會怎麼選呢?
「清零跟共存不矛盾」 中國邊境什麼時候會開放?
中國已經初步回應了上述爭論。
回應第一波:新冠零容忍策略不會讓中國變「孤島」。
前天,環球時報對於彭博社講中國將成為國際孤島的看法,進行了正面駁斥。
聲明中國不會因為防疫,就變成經濟「孤島」。
事實上,2021年前7個月,中國的對外貿易同比甚至還創下新高。並且2020年還是中國外貿的大幅增長年。
同樣是採取嚴格邊境限制措施,中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玻璃」。

回應第二波:目前不會放棄新冠零容忍策略,但終會開放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一句話:
對於中國,清零跟共存兩者不矛盾。
清零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是必要的。
而將來,新冠病毒確定變成一種常駐病毒,中國會找到方式跟它共存。

據中國疾控中心首席科學家曾光等專家表示:
「至少目前,中國堅持新冠零容忍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做得很好,國內病例清零,也促進經濟復甦。」
中國採取的是「動態清零」策略。指小範圍、個別病例出現後,短時間內就控制住疫情。
這個很好理解,在國內這一波南京疫情外溢以後,各省市都提出「非緊急不必要就不出省」的要求,為的就是減少病毒跨區域傳播。
同時對於爆發區域,進行局部封鎖,封小區或者街道進行控制,直到排查安全。

這次疫情最嚴重的江蘇揚州 之所以現在不選擇跟病毒共存,有這2點重要原因:
1)疫情在世界各國肆虐,歐美的死亡率都在上升,此時共存,國內民眾面臨風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