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一,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中元節。
這個新馬兩地的大節,重要性堪比華人新年。
這個節日,通常是檢驗快消品牌從品牌知名度到業績提升的硬核指數。
沒能出現在中元節大禮包的清單上,不但說明該品牌知名度堪憂,連能否完成當年業績都是未知數。

品牌的市場負責人,根本不需要花錢看什麼尼爾森的數據。
中元節的晚上,路邊走一下看看供品種類和出現頻率心裡就有數了。


在新馬兩地,中元節不僅僅是唱歌台的歌手展現天賦表現創意的最佳時機

更是各大消費品跟C端親密接觸的重要渠道。
能否在上千觀眾眼前提高自家品牌曝光率,是渠道下沉成功的主要表現方式。


對一個快消品銷售人員來說,中元節自家的產品是在主流大禮包占C位,還是在路邊曇花一現,直接決定年底花紅的數量。

能躋身第一梯隊的品牌,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畢竟友商的競品一直虎視眈眈。
去年的舊船票,也不一定能登得上今年的船。

中元節的一個大禮包,就是快消界的半壁江山。

每一個紀念祖先的供桌背後,都是無數快消從業人員從市場到銷售的一場驍戰。

如何能確保自家產品具有排他性

怎樣將自家產品占據C位

以及如何在琳琅滿目的競品中提高品牌曝光率,背後從創意到執行都環環相扣,絲毫不能馬虎。
快消大咖們要一代接一代的聚焦品牌知名度,才能確保先人喜愛的方便麵可以繼續傳承到下一代手上。
從而讓子孫後代在擺供品時達成與自己口味一致

飲品也要在口味上不斷創新,讓子孫後代在享受的同時也不忘給先人嘗嘗鮮。

如果說成功將產品擺上供桌,是考核上架率的KPI,那麼,是否能成功躋身紙貢品的市場,就是考核品牌宣傳力的時刻了。

畢竟這個宣傳渠道,並不只限我們肉眼可見的世界。
能將自家品牌印在這些產品上,代表著該品牌可以在真實與虛擬世界之間的自由切換。

作為一個快消界的老司機,除了在中元節沖業績,也要知道這期間的禁忌。
千萬不要因為友商的競品被擺到供桌上就動手動腳,畢竟這裡不是超市的貨架,靠著跟採購的關係就可以上位。
一個不留神,就會有一股力量讓今年的業績就會打了水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