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67歲來自大馬的阿叔罹患肝癌,原有2名好心人願意捐肝,怎料一人匹配失敗,另一人臨時變卦,導致換肝手術無法如期進行,女兒焦急再「求肝」。
來自大馬的陳慧玲(30歲,醫護人員)已是新國永久居民。她告訴記者,父親陳志堅(67歲)今年2月發燒和出現黃疸症狀等,求醫後赫然發現罹患肝癌初期。
她說,父親目前的一顆腫瘤直徑為5厘米乘4厘米,另一顆是1.3厘米乘以1.5厘米。他將在明年1月進行第四次化療,以控制腫瘤。
「父親身體向來健壯,除了高血壓,沒有任何大問題,患病前也一直都在工廠擔任技工,但患病後,體重從100公斤下降到80公斤,讓家人很擔心。」

陳志堅患病前身體健碩,病後體重下降了20公斤。(受訪者提供)
她透露,起初父親在大馬求醫,但因腫瘤直徑過大,已超過大馬移植肝臟規定,因此才會來新求醫,便定11月動手術,目前入住國大醫院。
《新明日報》報導,身為獨生女的她說,礙於血型和父親不符,加上其他親友也因各種原因無法幫忙,因此才會在3月通過社媒尋求幫助,當時有2名獅城男子表達捐肝意願,其中一人不匹配,所幸另一人符合資格。
陳慧玲說:「那時院方建議先通過化療來控制癌細胞擴散,並將腫瘤的尺寸縮小,所以定在上個月動手術。我們已做好全部準備,孰料卻突然接獲消息,對方稱因個人原因沒法捐肝,導致希望落空。」
雖然對方臨時變卦,但他們仍感謝對方曾經的善意。
「畢竟捐肝事大,我們不會有任何責怪。」

女兒出示陳志堅臥病在床的照片,希望善心人士捐肝。
陳慧玲透露,他們在尋找21歲至55歲的健康成人,血型必須是B型或O型,體重介於65公斤至80公斤,只要符合以上資格,就具備捐肝條件。
她說,此前父親已進行三次化療,但化療無法根治,只能防止病情惡化和延長生命,換肝一事刻不容緩。
「父親幸運地在初期就發現罹患肝癌,因此目前還能進行換肝手術,一旦癌症惡化,屆時情況就很危險。」
據她所知,肝臟具備再生功能,捐贈者在動手術後約一周內就能出院,而肝臟在三至四個月內就能恢復約80%,12個月內就能完全恢復正常。
陳慧玲說,雖然手術費高昂,但家人將自行承擔手術費和醫療費用。
「目前父親在彭亨老家,由母親照顧,由於二老已經習慣了當地的生活,加上我在新加坡是和別人合住,所以他們只有在需要化療時才會來新,過後再回去。」
她透露,父親雖然遭遇如此大的變故,但仍有很強的求生意志,從未放棄。
「父親只有一個,為了讓他延續生命,再難也要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