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中二時腹瀉兩周還牙齦腫脹,男生竟被診斷患上血癌,幸獲父親捐骨髓救他一命,重獲新生的他從返學校,在上周O水準成績放榜考獲佳績。
鄒國權(17歲)的成長和本地一般孩子無異,中學在聖若瑟書院學生就讀的他是該校的童子軍,活躍於團體活動,並熱愛打籃球。
2019年下旬的某天,他突然感到不適,接著腹瀉情況長達兩周之久又伴隨牙齦腫脹,家庭醫生起初以為只是食物中毒。父母見他服藥後仍不見好轉歲帶他到醫院,一經驗血被診斷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

鄒國權病癒後重當活躍的童子軍。(聖若瑟書院提供)
憶起當時,鄒國權受訪時告訴本報,起初並沒有意識到醫生口中的「Leukemia」既是癌症,熱愛校園生活的他一心只想著何時能把病治好重返校園。直到自己上網查閱,方知自己病情。
「我確實很震驚,從沒想過自己竟然會患上癌症。不過從網上的資料顯示,血癌的治療康復幾率也蠻高的。」
縱然有打敗病魔的決心,鄒國權表示確診過後的頭兩個月最為辛苦。
當時他的白血球數目非常高,醫生謂會有中風的風險,須立即進行化療。其後又因化療引起併發症,在醫院足足住了三個月。
「要治好血癌,我最終必須接受骨髓移植,所幸我父母和哥哥的骨髓都和我相合,最後由父親捐贈給我。只是在這之前必須先把我的病情控制下來,才能進行手術。」
治療過程漫長,鄒國權幾經勸解後決定停學一年好好治病,待康復後返回學校。
在眾人鼓勵與院方照顧下,鄒國權在病情穩定後於2020年初接受父親的骨髓移植,術後逐漸康復,2021年如願返校升中三。父親讓他重獲新生,心存感激的他好好念書,而上周O水準成績出爐,他考獲總積分7分的好成績,希望能進入南洋初級學院就讀。
疫情下,義工安排他線上上課。
儘管休學一年專心治病,心系課業的鄒國權不想這段時間完全與學習脫節,也頻頻向來自兒童癌症中心的義工提起此事。
於是,在接受骨髓移植數月後,當他的精神與體力已慢慢復原,義工開始為他安排補習老師為他線上授課,讓他為返校上課做準備。

鄒國權在病後返校考獲好成績,領取成績單後開心與父母和兩名導師合影。(聖若瑟書院提供)
「當時因為還在康復中,我很容易感到疲憊,每天只能上兩小時的網課。但說來也是有趣,那時疫情暴發,所有學校都轉為上網學習。所以我也算是和同級同學有相同的上課經驗了。」
級任老師考爾受訪時指出,鄒國權面對病魔仍保持樂觀且堅定,其勇氣是其他面臨處境的學生的好榜樣。
「他從不因自己患病而在課堂上打同情牌,堅決不讓疾病主宰他的生活。他取得佳績,我為他驕傲的同時也對他感到欽佩。」
患病期間衰弱無力幾乎不能走路,如今康復後可如之前天天打籃球。
走過患病低潮,鄒國權目前已痊癒,醫院複診間隔也從每兩三個月逐漸拉長至半年,如今他只需要每年複診即可。
從返校園後,他一開始還會容易感到疲憊,但很快也重新適應了課堂節奏,也恢復了活躍的課外活動。
「我很想念同學們,想念和大家一起上課、活動的時光。患病初期疫情還未暴發,同學和老師在知道我得病後都
有輪流來看我。我很感激大家對我的關愛,也因為知道還有整個校在背後為我打氣加油,讓我更有信心與決心戰勝這場病,再回到學校上課。」
最令他開心的是能重拾籃球愛好。「住院期間因為化療和長時間臥床,我的肌肉量銳減,連走路的力都沒有。現在終於可以再天天打籃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