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戲劇與相聲叩問人性的韓勞達

2021年03月30日   •   3萬次閱讀

既然命運讓我們選擇了浮爾舒,浮爾舒就是我們的家。在這個家裡,安安靜靜,無牽無掛,白天,看那海連天,天連海,胸懷和天地比寬。晚上,聽著海濤唱,迎著晚風吹,渺小的生命和大海同在。在如此博大無垠的大自然中,我們垂暮的生命,就像天邊的星辰,遙遠,卻閃爍著微光。我們很快,就會變成一顆光燦燦的流星,點染墨黑的天的一角,然後化為一顆塵粒,在宇宙間漂浮。

這是《浮爾舒1001》中的人物台詞,3位百歲老人乘坐著這條船,漂浮在廣袤無垠的海面上,遠離塵世的喧囂,最後漂浮在宇宙間。如果是你會覺得舒服愜意嗎?如果真的有這樣浮而舒的地方你會去嗎?戲如人生,翻開《浮爾舒1001》這部科幻劇,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這部科幻劇的作者就是韓勞達。翻開他的劇本、相聲、隨筆集,就如翻開他的人生篇章。這一本本集冊記錄他的所思所想,記錄他對人生的理解,從初識到深刻;記錄他對人性的省思,從迷茫到醒悟;記錄他對藝術的追求,從懵懂到明晰;記錄他的藝術生涯,從蹣跚起步到得到國家級的認可。到目前為止他拿到兩個重量級獎項:「新加坡文化獎」(戲劇)和「華族文化貢獻獎」(個人)。

從海南到新加坡

韓勞達本名韓永元,1947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海南文昌縣公坡市潭北村。母親第一次帶他回祖籍時他未滿周歲,三年後返回新加坡,所以他並未留下對老家的深刻記憶。

父親韓明豐(已故)18歲時隻身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94年人生經歷磨難坎坷,卻始終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家鄉念念不忘。他多次匯款回鄉,最大的願望便是有一天能衣錦還鄉。可惜他年少喪父,母親和二弟在日本占領海南時期被日軍殺害,再無緣得見。

韓勞達回憶父母在垂垂老矣之時,仍不忘回鄉祭祖。「我根本沒意識到這一次還鄉具何等意義,只記得兩老出發前忙得不可開交,像辦喜事似的,還準備了很多發給鄉親的『紅包』。那種還鄉在即欣喜若狂的心情,我是從他倆帶回的一大疊照片中才獲得感受。」

隨著年齡的增長,韓勞達更能夠體會老父親作為第一代移民的思鄉情結,體會父親當年背井離鄉遠渡重洋時對家鄉的不舍。耄耋之年的蒼蒼銀髮,拄著拐杖的蹣跚腳步,父親雨中在祖父墳上祭拜時的老淚縱橫,都讓他體會到父親心中對故土的魂牽夢縈。

韓家的子女都很孝順,在父親病危之時問及心愿,老人聲音沙啞:「如果能走,還想回海南。」韓勞達當時無言以對,一顆心直往下墜,哽咽良久說:「我回去,拍一部老家的影片回來給你看,就當成你回去過,好嗎?」韓勞達一路辛勞拍回視頻,父親看完視頻後精神大振。「從醫生囑咐我們準備後事,到爸爸最後撒手人寰,足足過了半年有餘。思鄉之情給予爸爸的精神力量竟是如此神奇!」韓勞達感嘆道。

韓勞達一路辛勞拍回視頻,父親看完視頻後精神大振

韓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韓勞達笑說:「韓家四個男孩子的名字連起來很好聽,叫『山川永壯』,我是老三永元。筆名勞達是海南話里老三的諧音。」

韓勞達的大哥是新加坡資深報人與文史工作者韓山元(已故),他表示大哥是他文學道路的領路人,對他有莫大的幫助。

兒時的韓勞達還未表現出文學藝術上的天賦,直到1962年上中一,他進入「中正戲劇會」,在這裡接受戲劇的啟蒙。他跟著學長們釘布景、打燈光,學習舞台美術的基礎知識。排練時導演的嚴肅認真與演員的全情投入,以及後台人員的沉著應對都讓他記憶猶新,開啟他認識戲劇新世界的大門。

如今他仍珍藏著自己中一那年的日記本,其中一頁寫道:「在劇院裡我吸收了很多經驗,這將是我戲劇工作的開始,以後我一定再接再厲。」當年的少年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回憶當年,感慨良多。

在中正戲劇會的三年對他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幾乎奠定了他將來的人生之路。1967年他進入華僑中學。1969年至1970年他在新加坡師資訓練學院獲教育文憑,開始任華文老師。1970年他進入「新加坡表演藝術學院」(實踐藝術學院前身)戲劇班,從此把業餘時間都交付在對戲劇藝術的探索上。1972年他創作的第一部朗誦劇《走出牢房的人》由南方藝術團公演。

從相聲到戲劇

韓勞達藝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在1973年南方藝術團的第二次《生活文藝晚會》上。他寫的相聲段子處女作《送票》,表演者是郭寶崑和何鏡光。他回憶當年:「《送票》的排練過程,就是腳本的修改、成型過程。寶崑一次又一次地和我討論腳本的修改。到了表演成型,他和搭檔的二度創作,更叫本子中的包袱一一抖響。」

因為當時盛行集體主義思潮,大家創作一概以「集體創作」署名,後來出版相聲集時,徵得郭寶崑同意,韓勞達才把《送票》當作兩人的聯合創作。

談到相聲處女作《送票》的寫作靈感,他表示是源自中國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友誼頌》。那時有一位做海員的朋友,從中國帶回新加坡一盤相聲磁帶,這盤磁帶給他打開了一道充滿魅力的藝術之門。

《送票》講的是新馬華人跟馬來人的兄弟情誼,演出後大獲成功,從新加坡演到馬來西亞南北城鎮。這讓韓勞達意識到相聲不單可以帶來歡笑,也可以起到反映社會現象和現實生活的作用。

1979年,韓勞達根據中國出版的一本有關曲藝的書籍,寫了一些介紹相聲特點的文章,後來收錄在《關於相聲》一書中。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書。那時他覺得相聲像談天說地一樣,所以出版時他用的筆名是譚天。1982 年他創作話劇《金銀花》,1984年創作話劇《門》、《烏拉世界》。同年又出版了一本《譚天相聲集》。

1985年,韓勞達在新加坡推廣相聲之事,被中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先生得知,雖素昧平生,但馬季卻託人給韓勞達送了一本名為《相聲藝術漫談》的書,鼓勵他繼續相聲創作。

1986年,韓勞達出版《勞達劇作》,同年創作並導演《五個天平座》,還聯合創立了新加坡第一個相聲藝術團體「新風相聲學會」。

1988年,馬季在馬來西亞演出,韓勞達慕名前往。演出結束後,馬季盛情邀請韓勞達到住處一起研究自己的新創作,一直聊到深夜兩點。當時馬季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但依然堅持到海外推廣相聲藝術,登台演出。韓勞達覺得這種對藝術的奉獻精神非常讓他感動,自己也有了一種推動華族文化的使命感,超越利益、金錢和名譽!這一年,他又出版了一本新書《譚天相聲二集》。

韓勞達和馬季後來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再次出書時馬季還親自用硬筆書法為他寫序。他表示,馬季不單在相聲領域造詣深厚,書法也很了得,至今他在家中仍懸掛著馬季的書法作品。

再次出書時馬季還親自用硬筆書法為韓勞達寫序

韓勞達憑藉與馬季的深厚私交,後結識姜昆、唐傑忠、李金斗等相聲名家。他從中國相聲中汲取藝術靈感,並把相聲藝術更廣泛地推廣到新加坡。他長年筆耕,寫了很多相聲段子,成為新加坡相聲的高產作家,其作品經常在全國相聲比賽中奪魁。他還積極邀請中國相聲大師來新演出交流,推動了新加坡相聲藝術的發展。

1991年攝於獲文化獎前,右側的書法作品是馬季當年贈給韓勞達的墨寶

1989年至1995年期間,韓勞達擔任「新加坡華語戲劇團體聯合會」秘書長、會長。1989年在電視台拍攝《笑一笑,少一少》相聲電視專場,任腳本諮詢,並和馬季一起改編群口相聲《夸家鄉》。1990年執行導演史詩劇《新加坡河》。同年受邀到上海參與「國際相聲交流演播」,由楊世彬、黃家強演出作品《情歌串串》。

1991年,韓勞達榮獲新加坡國家級獎項——新加坡文化獎(戲劇,1990年度),這個獎項充分肯定他在戲劇領域做出的貢獻,也讓他更有信心堅持藝術創作之路。這一年他為南洋華僑中學創作、出版並導演話劇《陳嘉庚》,出版《信步走過——80年代新加坡華語劇壇》。1992年創作話劇《飛天賦格》。

從教師到劇作家

時間到了1993年,這一年韓勞達將華文教學推向社會,自己創辦「漢語文中心」。他自1970年開始在政府學校任華文老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積累了豐富經驗,再加上在教育部負責編寫教材的經歷,讓他在舉辦應對華文會考講座時,大受歡迎,場場爆滿,還有很多人沒能報上名。這成了他創辦「漢語文中心」的契機。十多所分校也應運而生,遍布新加坡全島。

韓勞達說:「語文的學習是無止境的,我每上一堂課,總是絞盡腦汁,使盡渾身解數,務必讓學生親近母語、愛上母語。」在語文中心,他要求老師們不止教語文還要教文化,各類華人習俗、文化活動、歷史淵源都要講給學生聽。課程設有「文化點心」環節,就是希望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華人的傳統文化習俗。

辦校之餘,他抓緊時間創作。1994年創作兒童文學《魚尾獅的故事》(共5本)獲國家書籍獎。1995年他榮獲中國曲藝家協會頒發「傳播獎」。同年創作科幻劇《浮爾舒1001》,參與亞洲演藝節。1996年公演「譚天相聲作品專場」為華社自助會籌款。1997年創作並公演《椰林學校》。1998年創作《潮州袋鼠》,參與華族文化節。

2000年,他出版《勞達相聲集三》。2002年出版《趣談活用》。2004年為南洋藝術學院戲劇班畢業演出重寫《五個天平座》。同年出版《勞達校園相聲》。2005年率翁盈芬、王瑋鱗參加北京電視台主辦「立白杯」相聲小品邀請賽。2007年在北京與中國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李增瑞結拜為義兄弟。2008年率王瑋鱗、吳佳恩赴北京參與中央電視台「相聲電視大賽」海外組。

2007年在北京與中國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李增瑞結拜為義兄弟

2010年,韓勞達終於了卻多年心愿獲頒「中國廈門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他辦校、寫作、讀學位同時進行,讓人驚嘆他的時間管控能力。

因當年家境不允許,他雖被南大錄取,卻沒能力付學費,於是報讀師資訓練學院。父母對此耿耿於懷,自責沒能力供他上大學。韓勞達覺得唯有用實際行動告慰雙親。當他拿到碩士文憑後,母親喜不自勝,掉下兩行熱淚。他把文憑捧到父親靈前,口中念道:「爸,我畢業了!」

2010年他出版《勞達劇作集1972-2004》、《事事關心——給新加坡的中學生》。2011年接受中國北京電視台訪問,於《國風》系列播出。這一年他策劃、統籌戲劇與多媒體相聲《百年笑滄桑》,由新風相聲學會與濱海藝術中心聯合呈獻並擔任華文教學研究中心客座講師。2012年首次創作並登台演出單口相聲《笑與「笑」》(參與「老少樂」相聲專場)。青少兒廣播演藝組亦公演了「勞達相聲作品專場」。

2015年他出版《勞達隨筆集》。創作相聲劇《獅城懸案》由「新風相聲學會」於濱海藝術中心大劇院公演。韓勞達表示:「多年來我們一直努力讓相聲更接地氣,更具草根性。」他使用相聲劇的形式描繪多個歷史懸案,故事雖然有沉重的時刻,但仍保持喜劇風格,笑料百出。2016年他編導《向歷史提問號》相聲系列。

1984年,由文學書屋出版的《譚天相聲集》,以及2015年,由新加坡新風相聲學會出版的相聲劇《獅城懸案》特輯

2017年,韓勞達榮獲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頒發首屆「華族文化貢獻獎」(個人)。這個獎項旨在表彰不同領域為新加坡本地華族文化傳承、推動、提升和傳播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與團體。韓勞達因多年來努力不懈地為本地戲劇、相聲的創作和創新作出貢獻而獲得肯定,成為個人獎得主。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721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