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這不是廣告。科學的事兒,有時候比的就是腦洞……
大海因珊瑚更美麗,但是經歷人為破壞和海水溫度升高,曾經斑斕的海底世界正在蛻變成昏暗的荊棘林場。
沒人希望珊瑚變成動物園裡的動物,被圈養才能生存。於是一群新加坡科學家開始「挖腦洞」,讓「樂高」來拯救海洋世界吧!

告別珊瑚礁我用樂高養你
同樣大的腦瓜兒,科學家要是發揮想像力,你真不一定能接受,但沒準真好使!
新加坡國立大學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的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尼奧·美林和賈尼·坦齊爾組建了一個實驗室,正在試驗,如何將樂高積木改造成拯救海洋的「英雄」。
樂高積木在實驗室內扮演礁石的角色,供珊瑚等海洋生物附著,由於樂高具有便於拼接的特點,所以分散飼養的珊瑚們未來可以被集體堆砌拼接,進而培育出一片新的珊瑚礁。
依據目前的情況看,可拆卸的樂高積木在幫助固定珊瑚和巨型硨磲方面非常有效。
正常的海洋環境內,龐大的珊瑚礁需要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生長疊加而成,除去堅硬的碳酸鈣結構,有用的就是表面那一層生物。
由於人類的破壞和海水溫度提升,導致環境不適宜珊瑚礁生態環境,進而造成海底生物大規模死亡。
一般情況下,珊瑚碎片脫離珊瑚主體後一般很難存活,那麼如何在實驗室內更方便地培育和塑造珊瑚礁生態群就成為難題。
樂高積木恰好方便科學家創造和移植珊瑚礁群。

3D技術干不過兒童玩具
目前,科學家們在一排排鹽水罐中裝滿了珊瑚碎片、藤壺、海鞘、巨型蛤蜊及海膽和海參等海洋無脊椎動物,將海里收集來的珊瑚碎片固定在樂高積木上。
實驗證明,它們能夠共同成長,組合為一塊新的珊瑚礁。
在香港,海洋生物學家利用3D設計和列印技術製成黏土「珊瑚礁盤」,讓碎落的珊瑚依附生長,藉以加快周圍水域珊瑚復育進程,這一方法在馬爾地夫等海域也已應用實踐。
相比香港的3D列印珊瑚礁盤,新加坡的「樂高」模式更有優勢,因為樂高可以實現立體化養殖珊瑚,一根魚線讓一缸海水的繁殖量提高了數倍。

目前,新加坡的這個實驗室正在對小朋友們徵集更多的樂高積木,以方便擴大試驗規模。
樂高積木不會造成海底環境污染麼?當然,樂高積木還僅是目前實驗階段的一種嘗試,這項珊瑚礁恢復項目預計將持續數年時間。
不過想想以後,也許未來那些光禿禿的海底瞬間變成斑斕的美麗世界,你不感謝這些科學家的奇思妙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