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伊始,新冠疫情反覆,地緣衝突加劇,全球經濟發展變數增多,備受關注的出海領域再度蒙上陰霾。中國出海行業從探索期發展至擴張期,在創新路徑之中不斷疊代。如今,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中國出海"大航海時代"已經到來。
出海行業當前的繁榮徵象,依託於國內網際網路生態之下成熟的商業模式及針對海外市場差異化環境的「本土化」落地能力。追本溯源,中國網際網路自2015年率先探索出一套基於可觀用戶基數的商業模式體系,該體系變現高效且技術完備,曾有O2O、共享經濟和移動支付等業態紅極一時,登頂風口浪尖,不斷孕育出獨角獸企業,走在全球前列。

本篇報告核心發現如下:
中國企業對出海業務積極性顯著增強,品牌力量逐年提升
視頻成為中國出海生態最炙手可熱的載體,活躍在遊戲、電商及營銷等多個熱門領域
出海市場呈現出ToC端和ToB端的業態遷移融合特徵
數字化能力在中國企業出海生態的作用日益凸顯
供應鏈生產端積累形成先發優勢,推動出海生態不斷疊代升級

中國出海生態發展概覽
隨著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不斷地完善,活躍用戶群體不斷增加,以工具、遊戲、網劇等移動應用為載體的出海企業在厚積薄發中逐漸占領海外市場,電子商務、內容營銷、社交出海等出海賽道也在不斷崛起。
從資本布局來看,創業邦睿獸分析統計顯示,近年來出海領域中國企業在2015-2018年間集中獲投,資本持續押注,一改2013年之前資本在此領域尚未規模化的態勢。2017年,出海領域有485件融資交易發生,達到近年來峰值。此後,在2019年呈現回落態勢,但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資本入局狀態並未收縮,2021年出海領域發生196件融資交易,同比上年有小幅提升。獲投數量規模趨穩定,對外輻射效應逐年擴大。

區域性集群生態在出海方向也在實現不斷突破,不同於一線區域的出海「經典」賽道,逐步形成獨有的地緣特色。例如,四川青白江背靠四川成都國際鐵路港和「一帶一路」戰略支持,舉辦中國-中東歐農業國際合作論壇,發起成立四川農產品出口聯盟,冷鏈物流企業紛紛搶灘落戶,「川味出海」蔚然成風。

從企業布局的出海區域來看,北美、印度、東南亞及歐洲市場體現了目的國特色。公開數據顯示,74%的出海企業在東南亞有業務布局,65%已經布局歐洲,62%已經布局北美,這三個地區成為了中國企業出海「聚集陣地」。其中,作為東南亞地區的商業與金融中心,新加坡成為諸多企業選擇出海的首要目的地。出海企業在此先發「試點」,進行市場驗證後,可以不斷拓展其在整個東南亞市場的業務部署,體現出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技術基礎設施來看, 「智造」逐步替代「製造」,技術全面升級。隨著國內各行各業人工智慧技術在多元場景的逐步落地,促使中國企業的出海業務領域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品牌出海等高附加值業務領域轉變。
此外,從政策角度看,國內政府在出海領域相繼出台物流、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鼓勵國內企業大力發展出海業務。海外國家地區則呈現出差異較大的政策導向,部分海外區域的政策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有利條件。例如,新加坡各類資源及配套設施相對完善,是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重要陣地。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在外部合作、政府政策普及等出海環節提供專業有效的幫助,依據不同賽道和性質最大程度上保障企業對接相應資源的匹配度。作為眾多東南亞財團的運營之地,全球亞太總部超過46%座落於新加坡。

出海生態產業圖譜全景
出海生態產業圖譜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板塊:
出海業務:指企業將自身的產品或服務,面向海外市場進行推廣銷售,以滿足當地的客戶群體的需求,從而獲得收入。如遊戲產品出海、製造業產品海外銷售等。
出海服務:指企業為從事出海業務(包括自營類及平台類)的公司提供服務,圍繞出海業務各領域中遇到的痛點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如代理經銷、落地招商、資源整合、融入市場、財稅法規等服務。
出海服務平台:指企業搭建供應鏈、金融、法律、商務等綜合服務的平台,通過平台促進出海業務和出海服務廠商對接,從中獲取廠商的佣金、服務費等,最為典型的是國際化電子商務銷售平台。

在出海業務板塊,文化娛樂領域呈現出極強競爭力,各中國廠商的產品力極強,遊戲、視頻等行業在海外市場不斷攻城略地。其中,遊戲出海以產品屬性為導向,依託於豐富的優質內容,已在海外市場成熟紮根。視頻出海則更偏重於工具屬性,尤其是近年來短視頻成為最主要的傳播載體,已經不斷延展至多個相鄰業態並進行快速疊代。

在出海服務板塊,B端服務成為全球熱點。例如,中國SaaS服務出海廠商呈現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一部分廠商跟隨國內客戶出海而一起出海,針對出海企業所需來完善出海服務;另一部分則直接瞄準海外市場,服務於全球企業和目標市場當地企業。而國內企業SaaS市場出海經歷了SaaS、Paas及Iaas從割裂發展到初步融合,再到深度融合的發展過程,在國內形成了當下「大而全」的發展模式。

B端服務出海正成為全球化產業發展的新焦點,甚至部分面向C端的出海企業,也把自身服務C端客戶的經驗和業務體系進行整合疊代,開始向B端市場延展開拓。而在出海服務另一個重點「技術服務」領域,「出海業務」和「出海服務」兼備,已成為出海生態的「發展基礎」。
出海服務平台的業務核心在於為出海過程中不同參與主體提供交互空間,平台屬性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通常情況下,出海服務平台通常不直接參與出海交易,但隨著當下各類出海設施不斷完備,不少出海服務平台也在積極布局「出海業務」及「出海服務」的交易環節,嘗試裂變出更多商業模式。


出海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1. 企業層面:SMB大規模出海,大企業擁抱數字化
依託供應鏈優勢,SMB出海意願顯著增強。根據2022年亞馬遜關於中國企業出海調研結果,後疫情時代,未來計劃出海發展的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比達到了65%。中大型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在ToB服務領域發展勢頭強勁。
2. 產業層面:融合式發展,柔性化經營
產業互遷體現在ToC與ToB業務加快融通,相互成就。新興ToB業務市場在出海後面臨來自文化、環境及認知理念等多方面挑戰,需要藉助ToC端的數字化營銷手段開拓更多市場領域。ToB端向ToC端延伸發展最為典型的是社交、零售、金融等垂直領域的SaaS服務。
聯盟模式:異業同盟興起,短視頻和智能硬體迎來風口
中國企業出海的獨特優勢是通過同一載體串聯起不同類型服務對象,通過綜合性的產業生態,加深異業聯盟並走向融合。在接近20年的中國企業出海征程中,O2O、IP聯名、共享經濟、APP應用等都在不同階段成為當時的「現象級業態」,受到資本的廣泛關注。在當前階段,短視頻無疑是最具爆發力的業態,智能硬體也在出海業務中逐漸被廣泛關注。
柔性供應鏈:ToC端出海業務考驗經營「硬實力」
供應鏈綜合能力在ToC端產業架構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適配不同形態的產品/服務,「供應鏈能力」在零售消費行業成為各大廠商角逐、用戶實現復購的最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