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ing on ativities report
引述不具名之情人士報道,印度電巨頭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董事長穆克什·安巴尼將在新加坡設立家族理財辦公室。這位億萬富翁已委派一名經理為即將開張的家辦僱傭員工,希望能在一年內運作。此前,對沖基金億萬富翁達利歐(Ray Dalio)、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Sergey Brin)等人,也相繼在本地開設家辦。
01 誰是穆克什·安巴尼?

1957年,穆克什·安巴尼出生於葉門亞丁,安巴尼在印度孟買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後,又拿到史丹福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家族企業工作。他是財富500強企業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主席,董事總經理。2007年因公司股價暴漲而已有632億美元身價,躍升為全球首富。
02 家族發展史
「安巴尼」家族的創始人是迪魯巴伊·安巴尼,1932年出生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小鎮丘瓦德,2002年去世,在他71年的生命里經歷了印度獨立前的階段、獨立後的發展經濟階段、經濟改革階段,在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重建階段,迪魯巴伊·安巴尼像音樂踩點一樣,在每一個印度經濟發展階段都能夠很好的借國勢發展自己的事業,建立自己的經濟帝國。

先是搞進出口貿易,再是尼龍生產企業,接著是紡織品企業,這些都不算什麼,也不能夠幫助他建立日後在印度叱吒風雲的信實集團,最核心的是他打通了印度執政黨的關係,與政府官員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印度獨立後,尼赫魯複製了英國的議會民主制與全民普選制,所以,印度的大選是挺費錢的,全民普選制下,參選人要花錢砸廣告、拉選票的,而迪魯巴伊通過金錢政治成功搭上了英迪拉·甘地這條線,英迪拉·甘地上任後,印度政府給予信實工業一系列的優惠,這家公司由此控制全國紡紗業產能的50%,而且隨著印度腦子發熱的一系列「國有資產私有化化改革」,迪魯巴伊·安巴尼通過政府關係獲得了工業經營許可,逐漸掌握了印度的電力、通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天然具有壟斷性質的國計民生行業。
迪魯巴伊·安巴尼逐漸在這些壟斷行業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帝國,成為了印度私營企業財閥,安巴尼財閥的總資產在21世紀初期占據了印度全國GDP的3.5%。
2002年7月迪魯巴伊·安巴尼去世,沒有留下遺囑,信實工業已成為印度名副其實的"商業帝國"。

在迪魯巴伊·安巴尼死後,占印度GDP3.5%的信實財團,被他兩個兒子瓜分了,大兒子穆克什·安巴尼掌握了信實集團的製造業部分,這也是信實財團的核心業務,也是與政府官員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產業,小兒子阿尼爾·安巴尼掌握了信實集團的服務業部分。
2003年,信實工業集團的石油勘探、石化等業務全面盈利,市值比2002年翻了近一倍,收入為168億美元,占印度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年出口額的5%,印度所有私人企業當年總利潤的30%。同時,成功地實施多元化戰略進軍移動通信領域,使信實電信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就搶占了印度移動通信市場21%的份額,當年就實現盈利。
兩兄弟接管家族企業後,信實在能源生產、金融、生物科技的地位不僅得以鞏固,而且成為印度電信業的主力之一。
隨著財富的積累,兩兄弟有了各自的想法,經他們的母親科姬娜·安巴尼的調解,最終,穆克什將掌管集團旗下主營石油化工業務的信實工業有限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兩家公司的年度營收達到190億美元。而阿尼爾則接手信實能源、信實通訊以及信實資產三家子公司。
03 投資歷程
2007年,信實在國內34個區勘探,有28個區發現油、氣,成功率占60%。穆克什又投資30億美元在賈姆拉格爾特區建起了200多萬噸的石油裂化廠
在葉門,信實最近獲得了該國陸上34地塊和37地塊的石油勘探權;
在瓜地馬拉,信實中標建環保煉油廠和電站;
在澳大利亞,信實獲得了3個地塊的石油;
在沙烏地阿拉伯,除了尋求勘探機會外,信實正在考慮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合夥併入股石化項目,同時它計劃收購蘇格蘭的北海石油公司!
另外,由於看到前不久在埃及石油、石化投資上不錯的戰績,信實公司日前還緊鑼密鼓地考慮在伊拉克的煉油廠升級項目中投資。
穆克什在國內申請建設了各式各樣的特區,總面積達10萬公頃,總投資超過10000億盧比。特區將從事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產品研究開發,以享受政府稅收等一系列的優惠,並為在全國各地建加油站、零售店、連鎖店、專賣店、超市的布局創造條件。穆克什還打算在卡納塔克邦購買2000英畝土地,作為它向海外出口蔬菜、水果的基地。
作為投資服務業的另一個領域,穆克什將觸角延伸到了文化教育領域並頗有建樹。為了紀念父親,4年前他在浦那建立了一所迪魯巴伊國際中學,迪魯巴伊·安巴尼國際大學在前不久於孟買創立。
現在,就是這樣一個印度最大的私人聯合企業的掌門人,手握著印度的經濟大動脈,也即將在新加坡創辦家族辦公室了。
04 600多家辦攜帶百億資金申請進入新加坡
富豪的嗅覺跟一般人來比總是更加的敏銳,現在全球的富豪都趕往新加坡.

就在今年的4月11日,金管局還正式宣布講家辦免稅計劃最低資產規模提升到1000萬新幣,還可能在兩年內加到2000萬新幣,換言之,來新加坡的富豪太多了,政府不得不提高門檻。
儘管申請積壓、等待批準時間長,新加坡仍然是許多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首選目的地。市場有傳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待批的家族理財室申請多達600家。
根據律師事務所(Rajah & Tann LLP)稅務與信託主管兼私人財富聯席主管維克納拉惹(Vikna Rajah)的經驗,每個家族理財室帶來的資金至少為2000萬新元,而合理的平均值在3000萬新元-5000萬新元之間!如果全部獲批,引進我國的資金可能會達120億元至300億元。
就在不久前,新加坡國稅局發布的《2021/2022財年年報》顯示,新加坡2021/2022財年稅收增加111億新元達607億新元。


待審批的這600多份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就占據了新加坡這一財年收入的50%,可見資產流入新加坡有多少了。

05 家辦3年內申請激增16倍
所謂的家族理財辦公室是為富裕家族和個人需求量身打造,幫助他們處理物質和文化財富,確保薪火相傳。家辦涉及的範圍不只是財務規劃、投資,也包括財富發展戰略、危機管理、慈善捐助,甚至還包括安排接班人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常一個家辦會有執行長、財務長、首席投資官、數名投資分析師、會計師、審計師和行政管理人員,也可能雇用律師。一般富豪家族也會安排家族成員擔任董事。

維克納拉惹說,在2018年,新加坡大概只有約50個家辦,到2022年第一季,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800個。
維克納拉惹指出,這些待批的600多個家辦一旦符合金管局的13O和13U申請條例,也通過反洗黑錢(Anti-Money Laundering,簡稱AML)的審核,獲得批准的可能性非常高。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估計,截至2021年底,本地大約有700個單一家辦。在今年首四個月,金管局已批准100多份設立家辦的申請。
06 新加坡已經漸漸超越香港
多年來,全球金融中心金三角」紐倫港「的格局都十分穩定,香港一直穩坐葉舟金融中心的寶座,然而,9月22日,中國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聯合發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指出,在綜合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等指標的全球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與得分中,新加坡排名上升三位,超越上海與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紐約與倫敦。

同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與香港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以金融為主要支柱的城市,包容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承載國際資本流動博弈。
裕廊港與維多利亞港,各有千秋,吞吐航運如梭;
香島與星島,遙遙對望,亞洲金融雙璧交相輝映。
與背靠中國大陸的香港相比,新加坡最致命的弱點,在於本身的市場體量太小,也沒有可以依託的大市場。
然而,這也是新加坡崛起的最大優勢。

早在2018年3月,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馬宣仁接受採訪,就曾談到背後大市場的問題:
"內地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正不成比例地增加,如果一家企業,考慮到協調管理亞洲各地的經營活動,那麼我認為,由於香港越來越'中國中心化',這方面可能不太適合。"

此外,他還稱新加坡的崛起離不開香港的助攻:
"自1997年以來,香港更專注於服務於內地的強大經濟,反而助新加坡一臂之力,使其成為亞太商業樞紐。"
這話雖難聽,卻頗有些言中當下現實。近年來,朝氣蓬勃的東南亞成為全球市場中最具潛力的部分。
位居東南亞一眾島國核心位置,又是東南亞唯一已開發國家的新加坡,也就被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所選中。
2022年,索尼、戴森、台積電等大型跨國企業都在新加坡設立了亞洲總部。目前,約有37400家國際企業將業務設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7000家跨國公司。
谷歌和微軟的亞太中心,都設立在新加坡,甚至連中國網際網路的驕傲,位元組跳動,也將海外總部設立在了新加坡。
以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等為代表的國際金融機構,正在將員工從香港的辦事處遷往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