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ing on ativities report
引述不具名之情人士报道,印度电巨头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将在新加坡设立家族理财办公室。这位亿万富翁已委派一名经理为即将开张的家办雇佣员工,希望能在一年内运作。此前,对冲基金亿万富翁达利欧(Ray Dalio)、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Sergey Brin)等人,也相继在本地开设家办。
01 谁是穆克什·安巴尼?

1957年,穆克什·安巴尼出生于也门亚丁,安巴尼在印度孟买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后,又拿到史丹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他是财富500强企业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主席,董事总经理。2007年因公司股价暴涨而已有632亿美元身价,跃升为全球首富。
02 家族发展史
“安巴尼”家族的创始人是迪鲁巴伊·安巴尼,1932年出生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小镇丘瓦德,2002年去世,在他71年的生命里经历了印度独立前的阶段、独立后的发展经济阶段、经济改革阶段,在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重建阶段,迪鲁巴伊·安巴尼像音乐踩点一样,在每一个印度经济发展阶段都能够很好的借国势发展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经济帝国。

先是搞进出口贸易,再是尼龙生产企业,接着是纺织品企业,这些都不算什么,也不能够帮助他建立日后在印度叱咤风云的信实集团,最核心的是他打通了印度执政党的关系,与政府官员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复制了英国的议会民主制与全民普选制,所以,印度的大选是挺费钱的,全民普选制下,参选人要花钱砸广告、拉选票的,而迪鲁巴伊通过金钱政治成功搭上了英迪拉·甘地这条线,英迪拉·甘地上任后,印度政府给予信实工业一系列的优惠,这家公司由此控制全国纺纱业产能的50%,而且随着印度脑子发热的一系列“国有资产私有化化改革”,迪鲁巴伊·安巴尼通过政府关系获得了工业经营许可,逐渐掌握了印度的电力、通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天然具有垄断性质的国计民生行业。
迪鲁巴伊·安巴尼逐渐在这些垄断行业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帝国,成为了印度私营企业财阀,安巴尼财阀的总资产在21世纪初期占据了印度全国GDP的3.5%。
2002年7月迪鲁巴伊·安巴尼去世,没有留下遗嘱,信实工业已成为印度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在迪鲁巴伊·安巴尼死后,占印度GDP3.5%的信实财团,被他两个儿子瓜分了,大儿子穆克什·安巴尼掌握了信实集团的制造业部分,这也是信实财团的核心业务,也是与政府官员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产业,小儿子阿尼尔·安巴尼掌握了信实集团的服务业部分。
2003年,信实工业集团的石油勘探、石化等业务全面盈利,市值比2002年翻了近一倍,收入为168亿美元,占印度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年出口额的5%,印度所有私人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同时,成功地实施多元化战略进军移动通信领域,使信实电信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就抢占了印度移动通信市场21%的份额,当年就实现盈利。
两兄弟接管家族企业后,信实在能源生产、金融、生物科技的地位不仅得以巩固,而且成为印度电信业的主力之一。
随着财富的积累,两兄弟有了各自的想法,经他们的母亲科姬娜·安巴尼的调解,最终,穆克什将掌管集团旗下主营石油化工业务的信实工业有限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两家公司的年度营收达到190亿美元。而阿尼尔则接手信实能源、信实通讯以及信实资产三家子公司。
03 投资历程
2007年,信实在国内34个区勘探,有28个区发现油、气,成功率占60%。穆克什又投资30亿美元在贾姆拉格尔特区建起了200多万吨的石油裂化厂
在也门,信实最近获得了该国陆上34地块和37地块的石油勘探权;
在危地马拉,信实中标建环保炼油厂和电站;
在澳大利亚,信实获得了3个地块的石油;
在沙特阿拉伯,除了寻求勘探机会外,信实正在考虑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合伙并入股石化项目,同时它计划收购苏格兰的北海石油公司!
另外,由于看到前不久在埃及石油、石化投资上不错的战绩,信实公司日前还紧锣密鼓地考虑在伊拉克的炼油厂升级项目中投资。
穆克什在国内申请建设了各式各样的特区,总面积达10万公顷,总投资超过10000亿卢比。特区将从事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产品研究开发,以享受政府税收等一系列的优惠,并为在全国各地建加油站、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超市的布局创造条件。穆克什还打算在卡纳塔克邦购买2000英亩土地,作为它向海外出口蔬菜、水果的基地。
作为投资服务业的另一个领域,穆克什将触角延伸到了文化教育领域并颇有建树。为了纪念父亲,4年前他在浦那建立了一所迪鲁巴伊国际中学,迪鲁巴伊·安巴尼国际大学在前不久于孟买创立。
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印度最大的私人联合企业的掌门人,手握著印度的经济大动脉,也即将在新加坡创办家族办公室了。
04 600多家办携带百亿资金申请进入新加坡
富豪的嗅觉跟一般人来比总是更加的敏锐,现在全球的富豪都赶往新加坡.

就在今年的4月11日,金管局还正式宣布讲家办免税计划最低资产规模提升到1000万新币,还可能在两年内加到2000万新币,换言之,来新加坡的富豪太多了,政府不得不提高门槛。
尽管申请积压、等待批准时间长,新加坡仍然是许多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的首选目的地。市场有传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待批的家族理财室申请多达600家。
根据律师事务所(Rajah & Tann LLP)税务与信托主管兼私人财富联席主管维克纳拉惹(Vikna Rajah)的经验,每个家族理财室带来的资金至少为2000万新元,而合理的平均值在3000万新元-5000万新元之间!如果全部获批,引进我国的资金可能会达120亿元至300亿元。
就在不久前,新加坡国税局发布的《2021/2022财年年报》显示,新加坡2021/2022财年税收增加111亿新元达607亿新元。


待审批的这600多份新加坡家族办公室,就占据了新加坡这一财年收入的50%,可见资产流入新加坡有多少了。

05 家办3年内申请激增16倍
所谓的家族理财办公室是为富裕家族和个人需求量身打造,帮助他们处理物质和文化财富,确保薪火相传。家办涉及的范围不只是财务规划、投资,也包括财富发展战略、危机管理、慈善捐助,甚至还包括安排接班人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常一个家办会有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投资官、数名投资分析师、会计师、审计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也可能雇用律师。一般富豪家族也会安排家族成员担任董事。

维克纳拉惹说,在2018年,新加坡大概只有约50个家办,到2022年第一季,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800个。
维克纳拉惹指出,这些待批的600多个家办一旦符合金管局的13O和13U申请条例,也通过反洗黑钱(Anti-Money Laundering,简称AML)的审核,获得批准的可能性非常高。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估计,截至2021年底,本地大约有700个单一家办。在今年首四个月,金管局已批准100多份设立家办的申请。
06 新加坡已经渐渐超越香港
多年来,全球金融中心金三角”纽伦港“的格局都十分稳定,香港一直稳坐叶舟金融中心的宝座,然而,9月22日,中国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指出,在综合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等指标的全球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与得分中,新加坡排名上升三位,超越上海与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与伦敦。

同为亚洲四小龙,新加坡与香港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以金融为主要支柱的城市,包容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承载国际资本流动博弈。
裕廊港与维多利亚港,各有千秋,吞吐航运如梭;
香岛与星岛,遥遥对望,亚洲金融双璧交相辉映。
与背靠中国大陆的香港相比,新加坡最致命的弱点,在于本身的市场体量太小,也没有可以依托的大市场。
然而,这也是新加坡崛起的最大优势。

早在2018年3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马宣仁接受采访,就曾谈到背后大市场的问题:
"内地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正不成比例地增加,如果一家企业,考虑到协调管理亚洲各地的经营活动,那么我认为,由于香港越来越'中国中心化',这方面可能不太适合。"

此外,他还称新加坡的崛起离不开香港的助攻:
"自1997年以来,香港更专注于服务于内地的强大经济,反而助新加坡一臂之力,使其成为亚太商业枢纽。"
这话虽难听,却颇有些言中当下现实。近年来,朝气蓬勃的东南亚成为全球市场中最具潜力的部分。
位居东南亚一众岛国核心位置,又是东南亚唯一发达国家的新加坡,也就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选中。
2022年,索尼、戴森、台积电等大型跨国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亚洲总部。目前,约有37400家国际企业将业务设立在新加坡,其中包括7000家跨国公司。
谷歌和微软的亚太中心,都设立在新加坡,甚至连中国互联网的骄傲,字节跳动,也将海外总部设立在了新加坡。
以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正在将员工从香港的办事处迁往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