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越厚記性越差? 「腦滿腸肥」現在有了醫學根據

2023年05月06日   •   2394次閱讀

腰圍越來越寬,記性卻越來越差?(聯合早報)

作者 劉智澎

粉有沒有發現,腰間的贅肉一年比一年多,記憶力卻越變越差?

不是紅螞蟻要嚇你,腰圍和臀圍變寬,不僅僅是肥胖問題,還有可能提高失智症風險!

新加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內臟脂肪過多的亞洲人,在思考、學習和記憶力方面都較差。

什麼?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變笨嗎……?

啤酒肚?蘋果體型?小心內臟脂肪超標!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2018年至2021年間,分析了近90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健康數據。

他們年齡介於30歲至84歲,涵蓋華族、馬來族和印族,當中23.3%是肥胖者。

這9000人參與了李光前醫學院展開的新加坡生命健康科學研究(Health for Life in Singapore,簡稱HELIOS)。這項為期20年的研究於2018年開展,是亞洲最全面的長期科學研究,旨在了解一個人的基因、運動習慣,以及成長和生活環境,如何影響他會否超重或患上其他疾病。

除了記錄參與者的家族病史、生活和飲食習慣,研究團隊也測量他們的身高、體重、脂肪、血壓和肺部功能等,並收集他們的血液、尿液和唾液等樣本儲存起來,供日後研究使用。

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內臟脂肪過多的亞洲人,在思考、學習和記憶力方面較差。(聯合早報)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團隊在使用全球資料庫的基因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時發現:

內臟脂肪過高的人,在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和思考速度,這四方面的認知能力測試中表現較差。

蟻粉可能覺得好奇,脂肪不就是脂肪嗎?怎麼還有內臟脂肪?

人體脂肪主要分為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和內臟脂肪(visceral fat)

皮下脂肪,顧名思義就是儲存在皮膚下的脂肪,分布在身體周圍,也就是我們看得到和捏得到的贅肉,例如「蝴蝶袖」和腰間兩側的顯眼脂肪。

內臟脂肪儲存在腹腔內,分布在內臟器官周圍,例如肝臟、胰腺和腸道。用手捏不到,即使運動也很難去掉。

有啤酒肚的人,脂肪都囤積在腹部和腰間,以致腰圍比臀圍寬。(海峽時報)

參與撰寫研究的米納博士(Theresia Mina)說: 「基於遺傳因素,一些人的內臟脂肪可能比其他人多。如果我們能證明這些人更有可能出現認知能力下降,就能證實內臟脂肪和認知衰退有直接關係,而不是因為生活方式或環境因素。」

BMI vs WHR 哪個比較准?

研究也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和腰臀比(Waist Hip Ratio,簡稱WHR)較高的人,認知能力更有可能下降。

相信很多人都習慣以BMI作為判定胖瘦的標準,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以亞洲人來說,BMI達到23就是超重,27.5則是肥胖。

亞洲男性的腰圍超過90公分,就有肥胖風險,亞洲女性則是80公分。

不過,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的研究發現,WHR(即腰圍除以臀圍)其實比BMI更能精準評估健康風險,因為BMI無法顯示脂肪組織的分布。

腰臀比可以反映內臟脂肪堆積的位置。WHR越高,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就越高:

女性

0.8以下:低風險

0.81至0.85:中等風險

0.85以上:高風險

男性

0.95以下:低風險

0.96至1.0:中等風險

1.0以上:高風險

2050年新加坡失智症患者可能多達19萬人

還有一項發現,讓即將步入中年的紅螞蟻直冒冷汗: 中年發福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倍。

專家指出,那是因為內臟脂肪分泌的惡性物質,會使一種破壞腦神經細胞的澱粉蛋白囤積在大腦里,使腦部胰島素功能變差,記憶力也會跟著衰退。

李光前醫學院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教授錢伯斯(John Chambers)說:

「預計到了2030年,全球會有7800萬人罹患失智症,2050年甚至可能激增至1億3900萬人。控制亞洲人口的肥胖問題,對於改善認知能力和降低失智症風險,可發揮關鍵作用。」  

新加坡60歲以上的人口中,每10人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部分失智症病例跟肥胖有關。到了2050年,本地失智症患者可能多達18萬7000人。

新加坡60歲以上的人口中,每10人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繪畫有助於減緩認知能力下降。(海峽時報)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今年初啟動「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時說,通過健康SG全國計劃控制肥胖等疾病,或有助於預防部分失智症病例。

為更好地預測和延緩失智症,南洋理工大學去年也在李光前醫學院內開設新加坡失智症研究中心,希望通過人工智慧與數碼科技,發展預防與治療失智症的新策略。

瘦子並非脂肪少,只是外表看不到

蟻粉身邊是否有朋友不管怎麼吃都不會胖?

紅螞蟻溫馨提醒:身材再怎麼纖細苗條,內臟脂肪也有可能超標哦!

專家建議,要剔除內臟脂肪,減低患病風險,最好從飲食和生活作息著手:

保持三餐規律,養成健康腸胃。

戒掉高熱量的加工食品,控制每天熱量攝入不超過身體代謝值,以免脂肪堆積。

多吃高纖維食品,例如西蘭花、芹菜、冬瓜、苦瓜和生菜。

主食也可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糙米、紅薯、燕麥、薏米和紅豆。

運動可促進內臟脂肪分解,強身健體。

一開始可從低強度運動入手,每天堅持40至60分鐘,之後再提升運動強度,嘗試慢跑和跳繩。

養成規律作息,別熬夜。

儘量早睡,促進身體分泌瘦素,讓身體機能快速修復。

確保睡眠充足,也會讓身體代謝更旺盛,有助於燃燒脂肪。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669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