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新病毒株「大角星」(Arcturus)造成印度的新一波疫情爆發,病例激增,世衛組織正在密切關注並監控。
「大角星」XBB.1.16是奧密克戎的600多種亞變體之一,在今年一月下旬首次發現,是奧密克戎BA.2.10.1和BA.2.75的重組體。「大角星」的刺突蛋白有一個新的突變。
實驗室研究表明,大角星的傳染性和致病性都比之前各種版本的奧密克戎來得強。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它的傳染性幾乎是XBB.1.5的1.2倍,而XBB.1.5是迄今為止最具傳染性的變異株。
「大角星」導致的症狀則與之前的變體相同,包括發熱、呼吸急促和咳嗽。不同的是,許多感染者也出現結膜炎和粘眼。

圖源:pexels
據悉,三月份印度病例激增13倍,就是「大角星」的傳播造成的。這一波新疫情迫使印度進行公共衛生模擬演習,來測試醫院的應對能力。
印度一些城邦已重新硬性要求人們戴口罩。
「大角星」已登陸新加坡、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 在三月的最後一周,新加坡出現2萬8410起新冠病例,比前一周的1萬4467起增加一倍。到了四月的第一周,新增病例則上升至4000起左右。

圖源:新加坡衛生部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是屬於「大角星」感染。 衛生部長王乙康透露,新加坡本次是新一波感染,大約30%屬於重複感染。
他說,儘管新增感染人數增多,但重症率沒有升高;目前,中症病患人數在220左右,雖然比起上個月的80人左右高,但比起大流行時期的幾波疫情都低很多;重症人數則維持在10人以下。
王乙康說,新加坡已經進入「地方性流行病」狀態,換言之,病毒一直在本地社區傳播,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從自然感染或疫苗保護得到的免疫保護下降,這時就可能再次感染病毒,形成新的一波疫情。
但他說,這次雖然出現新一波疫情,人們照樣如常生活,並沒有過度關注新增病例人數,這是進入「地方性流行病」的常態之後應有的心理狀態。
王乙康說,雖然重症率不高,但是,出現新一波疫情仍會加重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他說,從數據上看,本波疫情應該已經觸頂,很可能正在緩解。
他呼籲人們,如果感覺身體不適,就不要外出,並戴上口罩;如果自己屬於高風險人群,包括六旬以上年長者,應該每年接種新冠疫苗,加強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