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川仁日前到飛禽公園參觀。(取自陳川仁臉書)
作者 侯佩瑜
裕廊飛禽公園的3500隻鳥兒告別52年的舊居,已經陸續搬遷到嶄新的新加坡飛禽公園「鳥類天堂」(Bird Paradise),該園將在5月8日試營業。
身為萬禮生態園控股公司副主席的國會議長陳川仁,最近參觀了飛禽公園。
陳川仁前天下午更在個人臉書上「劇透」,讓網民一睹「買票也看不到的」禽類營養食譜。
他還化身為「陳大廚」有點搞笑地寫道:
陳(大廚)能煮,你也能!才不是啦,這些都是新加坡飛禽公園一些鳥兒的食譜! (編按:看來「陳大廚」還是甄能煮的忠實粉絲,這麼多年了還忘不了他當年的經典口號。)

飛禽公園按鳥類的棲息地種類分為八個戶外鳥舍,陳川仁分享了其中三個鳥舍和繁殖研究中心 的菜單。
相信平日飼養員就是照著白板上的菜單為飛禽們準備食物。不同種類的鳥兒所需攝取的營養各異,而且每個鳥舍的鳥兒數目不一樣,所以要確保食物分量足且夠精準。
東南亞稻田 (Songs of the Forest)
住在這個鳥舍的主要是雀形目鳥類(passerines)、雞形目鳥類(Galliformes)、以果實為食的鴿子以及其他類的鴿子。每種類型的鳥類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每餐得按量給,分早晚兩餐。
譬如雞形目鳥類的飲食是雞飼料丸子800克和什錦蔬菜500克;以果實為食的鴿子(frugivorous pigeon)的菜單是生菜20克、什錦蔬菜20克、Mazuri牌飼料120克、Toro牌飼料80克以及一隻煮熟的雞蛋。

(取自陳川仁臉書)
亞馬遜叢林(Amazonian Jewels)
這個鳥舍除了住有鴿子外,還有鸚鵡、翠鴗(motmot)等,它們的飲食和東南亞稻田鳥舍的相似。

(取自陳川仁臉書)
打比方,鸚鵡的菜單,早晚兩餐,除了有鸚鵡沙拉之外,也吃鴿子飼料。 至於翠鴗(Motmot),只需要早上喂食,除了吃Mazuri牌飼料、煮熟的雞蛋,也吃冰凍昆蟲(pinkies)和豆腐等。
澳大利亞內陸(Australian Outback)
住在這個鳥舍的有澳洲「國鳥」鴯鶓(Emu)以及鶴鴕 (Cassowaries)。
根據菜單,它們只需要在早上喂食,不過它們的一餐分量挺驚人。

(取自陳川仁臉書)
鶴鴕身高可達1.8米,重60公斤,難怪它們進食的食物分量如此之多。
飼養員一天為它們準備3.2公斤蘋果、4公斤香蕉、4.8公斤木瓜、2公斤煮熟的馬鈴薯、1.2公斤煮熟的紅蘿蔔、1.2公斤番茄以及1.2公斤蕹菜。

鶴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它每隻腳上都長有10厘米、如匕首般的爪子。(萬態集團網站)
鴯鶓的食量也不小,它們的餐單有2公斤蘋果、2公斤生菜、1公斤豆角、半公斤煮熟的紅蘿蔔以及半公斤煮熟的馬鈴薯。
繁殖研究中心

(萬禮萬態保育集團)
這裡住的都是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因此它們每一餐的食量特別小。它們的食物都得特別處理,除了切成小小塊、一些還得切絲、切碎、去籽或浸泡過等,讓它們更容易進食。
繁殖研究中心的白板上目前共有13種食譜,相信進出繁殖研究中心的「住戶」常更變,板上要準備的食物菜譜也會定時更換。

(取自陳川仁臉書)
非洲侏隼 (Pygmy falcon)是一種生活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猛禽,它捕食昆蟲,小型爬行動物,小型哺乳動物。因而園內為這些新生兒各準備了小老鼠和大老鼠。
食蟲鳥類(insectivores)「寶寶」的食品只有攪拌了的蛋白。 粉紅鴿「寶寶」的食物是切好的生菜、紅蘿蔔絲、黃瓜絲和玉米粒。
安地斯神鷹(Andean condor)和蓋亞那動冠傘鳥(Guianan cock-of-the-rock)雛鳥則吃藍莓、蘋果、梨、Mazuri牌飼料以及兩隻蟋蟀。 紅腹金剛鸚鵡(manilata)「寶寶」則吃煮過的南瓜和番薯。
為了更好地給龐大的「鳥類住戶」提供營養食物和提高繁殖率,飛禽公園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一個以獸醫、部門主管和飼養員組成的營養委員會,專門為不同的鳥類研究營養配方。
委員會通過觀察鳥兒的飲食習慣及健康狀況,不斷精益求精,確保飼料富含最佳營養。提供給鳥兒的飼料也都經過重重檢查,確保新鮮和安全。
為了讓鳥兒保持健康,飛禽公園也給它們喂食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益生菌類食物(Probiotics)、如螺旋藻(Spirulina)和胡蘿蔔素(Carotenoid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