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華僑銀行指出,冒充銀行發出的釣魚簡訊騙局,數量在過去幾個星期激增,提醒客戶小心提防。

華僑銀行說,騙子冒充銀行向客戶發出簡訊,聲稱他們的銀行帳戶或信用卡有問題。簡訊還提供一個偽裝成銀行網站的網頁連結,要求客戶輸入銀行信息和密碼。銀行表示,他們從未發出這類簡訊。如果是銀行戶頭關閉或要求重啟帳戶等方面的情況,銀行都會以書面通知的方式聯絡客戶。
近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在此提醒,本地電話不應顯示「+65」前綴,此類電話均為詐騙分子通過虛擬方式偽造的電話號碼。使館不會在電話中索要公民護照號、銀行帳號等個人信息,更不會在電話中提出向不明帳戶轉帳匯款要求。
近年來,電信和網絡詐騙犯罪猖獗,請在新同胞提高警惕,堅決做到如下。一是對來源不明的電話,尤其是前綴為+65的本地來電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接聽。二是不要輕信所謂的「辦案電話、警方電話、法院電話、接種疫苗電話、郵包電話、銀行卡電話」。國內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不會以任何理由在電話中、網絡上索要錢財或個人金融信息。
如接到此類電話,應通過可信渠道向使館、國內警方或新加坡警方等機構核實。對於涉本地疫情防控問題的電話,可以向新加坡衛生部等主管機構核實。三是不要泄露個人身份及銀行帳戶信息,不要向詐騙分子提供的帳戶轉帳匯款,不要貿然在微信、支付寶等社交軟體上轉帳。四是堅決不參加各種形式的賭博,不參與任何非法或不正規的理財、換匯、匯款。
如不幸被騙,請立即向新加坡警方報警,並聯繫銀行凍結匯款及帳戶。必要時,可向本人國內戶籍地公安機關報警,本人無法直接報案的,可通過國內親屬報案。

圖片來源:8新聞
根據新加坡媒體的報道,新加坡警察部隊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罪案數據顯示,俗稱「假公安」騙局的冒充中國官員騙案在十大騙案中排第十,持續上升且造成嚴重損失。今年上半年的323起案件的受害者就損失了4950萬元,比去年同期219起的1004萬元高出許多,最大的一筆損失高達620萬元,也是今年上半年所有騙案中最大的單筆損失。
警方也建議公眾在接到來自不明人士的電話時多加提防,特別是來自海外的有「+」前綴的號碼。
警方表示,公眾可以不必理會這些來電和對方的指示。任何政府機構都不會通過電話或其他社交信息平台,例如微信或Facebook,指示公眾支付款項,或詢問網上銀行密碼等個人銀行信息。
本地的外籍人士,在接到自稱是你國家警察的電話時,請致電大使館或高級專員公署核實。
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電話中,公眾都不要透露個人信息和銀行信息,包括:網上銀行帳戶和密碼,一次性密碼等。
如果來電者的身份可疑,不要進行任何資金轉帳。
在行動前,聯繫值得信賴的朋友或親屬,以免自己會被情緒沖昏頭腦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警方也表示,如果有疑問,請務必掛斷電話,並聯繫警方。
新加坡報警電話:999
新加坡反電信詐騙熱線電話:1800-7226688
中國駐新加坡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緊急求助電話:+65-64750165(24小時),+65-81296456(疫情期間臨時領保專線,工作日上午08:30-12:30,下午14:30-18:30)
領事證件諮詢電話:+65-64712117,+65-89386376,+65-89386377(工作日上午08:30-12:00,下午14:00-17:00)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