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隨處可見中文店名。
在這裡,世界文化是如此交融。有一天我在路上隨機搭訕,找了五個人,分別是印度人、馬來西亞人和華人、美國人,其中還包括了一位「變裝皇后」。從中國城到小印度到蘇丹回教堂,不過短短几條街區的距離,可以看到各種膚色的人,嘗到地道的美食。

△在新加坡街頭跳印度舞,畢竟這是一個文化交融的地方。
雖然都生活在一起,新加坡的「本國人」和「外國人」卻仿佛置身於兩個世界。
為了兌現「人人都有屋住」的承諾,新加坡政府蓋了很多HDB(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組屋,售賣給本地居民。
在新加坡,政府承擔了房地產商的工作,直接蓋房子賣給本國人,僅需40萬新加坡元(約合200萬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組屋。
2022年,新加坡平均家庭月收入中位數達到9520新加坡元,相當於40個月的收入足夠買下一套大房子。

△新加坡本國人人有房。/unsplash
因此,新加坡本國人幾乎人人有房,80%的新加坡公民都住在組屋,私營房屋大部分是外籍人士居住。
而且為了方便本國人通勤,HDB通常處於核心區域,甚至還有「商業區」和「 居民區」混建在一起的嘗試,辦公樓旁邊就是居民樓,真正的「通勤五分鐘」。白天穿西裝上班,晚上穿拖鞋買菜,是發生在同一個區域的事。
像一個大家長一樣,新加坡政府為本國人安排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在組屋的新加坡公民可以享受政府的水電費補貼。考慮到物價上漲,食材和餐廳會變得越來越貴,政府還開設 「食閣」這種公共食堂,為大家解決吃飯問題。

△食閣一角。
所以,在新加坡的大部分時間,我也會去食閣吃飯,品嘗30元一份的海南雞飯和餃子。身邊很多本國人,他們就穿著人字拖、帶著飯盒下樓,打包好食物帶回家吃。對懶人來說,新加坡是個不用自己做飯的好地方。

△對懶人來說,新加坡是個不用自己做飯的好地方。
但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國人就沒那麼好運了。要知道外國人在新加坡本來就不能買組屋,只能購買私家公寓,他們需要先給新加坡政府交個高達60%的「外國人購房稅」,再以組屋兩倍以上的價格入住私家公寓。

△對外國人來說,在新加坡的生活沒有那麼簡單。
據美國城市土地研究所,亞太住房中心的住房可獲得性指數的數據顯示,2022年新加坡私人住宅的價格中位數為120萬美元,私人租賃房屋的月租金也達到2600美元,輕輕鬆鬆超過1萬人民幣。
外國人在新加坡就業同樣困難,政府對於「優先本國人就業」有著明確的要求,僱傭本地員工可以給公司免稅,僱傭外國人則需要上交「為什麼非得僱傭外國人的報告」才行,想要在「花園城市」里打高薪的工,求職難度堪稱「地獄級別」。除此之外,類似的「差別待遇」還體現在學校、醫療等方方面面。

△想要在「花園城市」里打高薪的工,求職難度堪稱「地獄級別」。/unsplash
所以從新加坡回國後,我馬上喝了只要3.5元的罐裝可樂,去重慶花100元吃火鍋吃到撐,又和朋友打了只需要十幾塊錢的「智慧麻將」……用全身心擁抱了「便宜」二字所帶來的快樂。
但同時,這個僅僅用了50年時間,便從自然資源匱乏、經濟條件窘迫的小漁村,成為世界上最大港口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就連城市基礎設施也排名世界第一的神奇國度,它獨特的城市氣質、它的秩序井然,也讓我常常想念。

△新加坡的街道。/unsplash
略感遺憾的是,我的錢包里還留了新加坡的地鐵卡,5新加坡元開卡費,加上還沒用完的餘額,已經讓它成了一張價值100元巨款的卡片。它時刻提醒著我:沒事別亂開卡,真的很貴。
註:部分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經「九行」授權發布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