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國首相慕尤丁5月將前來本地與總理李顯龍磋商新馬邊境開放事宜。(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這兩天有關新馬的最大新聞,無疑是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希山慕丁透露,馬國首相慕尤丁將於5月4日前來新加坡,和我國總理李顯龍討論新馬邊境開放一事。
不過,對於有迫切需要來往兩地的群體,包括在馬國有長輩親戚要探訪的新加坡人,或那些和家人分離超過一年的馬國客工而言,數次的希望落空已經讓他們做好了心理建設:
「討論就只是討論,先不要抱太大期待比較好,免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右)與馬國首相慕尤丁(左)預計將於5月在本地舉行會談。圖為兩人去年6月在新柔長堤上會面。(海峽時報)
負責主管馬國防疫事務的國防部長依斯邁沙比利(12日)一番馬國可能出現第四波疫情的談話,更是為下月談判的前景潑了一大桶冷水。
儘管馬國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已從第三波疫情頂峰的5000多起,下滑至最近的1000多起,不過疫情波動還是很大,而近日當地基本傳染指數(R0)幾乎都超過1(意味著每一個病患會感染超過1人)。
隨著回教齋戒月開始,當地允許齋戒市集和進行宗教活動等,依斯邁沙比利認為如果人們不嚴格遵守防疫規定,馬國有可能面臨第四波疫情。

齋戒月的開始將對馬國防疫工作帶來挑戰。(馬來郵報)
目前,新馬兩國已有互惠綠色通道和周期性通勤安排,讓兩國公務和商務人員,以及相關證件(如工作準證)持有人往來。
然而,隨著馬國疫情惡化,新加坡已於今年2月初暫停綠色通道安排,為期三個月。
另外,上個月前往馬國官訪的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則與希山慕丁一同宣布雙方原則上同意從這個月開始,開放兩國人民以「探病探喪等理由」(compassionate reasons)往來兩地,但新馬政府至今尚未宣布上述措施的實施詳情。
比較鮮為人知的是,其實新加坡早已向部分低風險國家地區單方面開放邊境,也就是從相關地區前來新加坡的旅客只須作冠病檢測,而不須要在本地進行隔離。
這些國家地區包括澳大利亞、汶萊、中國大陸、紐西蘭和台灣,當地旅客可以透過航空通行證(Air Travel Pass)前來我國。
根據政府前天(13日)公布的數據,從去年9月1日以來,已有超過1萬8200名旅客是在這項措施下前來本地。

至今已有超過1萬8200名旅客通過航空通行證前來本地。(新加坡民航局)
檯面上不好直接說出來,但明眼人應該都看得出來,遲遲無法緩解的馬國疫情,肯定是讓新馬開放邊境一事頻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主因。
觀察本地輿論也不難發現,國人更希望新馬邊境能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開放。
要開放邊境,套一句交通部長王乙康的話:
「當地旅客攜帶病毒的風險並不會比一個從裕廊或三巴旺來的本地居民還高。」
如果等待馬國疫情壓制到與「裕廊或三巴旺」相若的路行不通,冠病疫苗認證可能是新馬邊境開放的另一個關鍵。
兩國外長上個月已就疫苗認證一事展開磋商,當然,這依舊不是什麼板上釘釘的事。

維文(右)與希山慕丁(左)上個月在馬國會面。(路透社)
馬國外長希山慕丁也承認,只有冠病疫苗接種和群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邊境才能儘快恢復過去的狀況。
目前,新加坡批准採用的疫苗為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馬國則使用輝瑞疫苗及科興疫苗。
數據平台「Our World in Data」顯示,新加坡至4月6日為止已有近20%人口至少注射一劑疫苗,但馬國至本月11日為止只有不到2%人口,兩者接種率有些落差。
5月4日李顯龍總理和慕尤丁的會談,會否又是另一次沒有實質結果的「討論」?
站在新馬兩地一衣帶水的角度,我們當然希望雙方能談出一些結果,但「不期不待,不受傷害」可能才是兩國民眾此刻的心情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