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1日訊)四馬路附近商家吐苦水,稱3個多月生意大跌,有花攤、解簽檔幾乎零收入,業者盼觀音堂重開後能扭轉跌勢。
受冠病疫情影響,四馬路觀音堂自今年3月27日暫關閉,這也是該廟130年以來首次關閉。觀音堂佛祖廟前天刊登通告宣布,將從7月27日起逐步開放,首周開放4天。

觀音堂關閉期間,仍有善信在門口拜拜。
《新明日報》記者昨走訪四馬路時,附近的商家紛紛表示,農曆新年後遊客人數驟減,4月開始實施阻斷措施後,部分店鋪關門兩個月,恢復營業後生意也大不如前。
星洲神佛用品超級市場老闆陳睦永(67歲)受訪時說:「這一帶的商家都很依靠前來觀音堂的人潮做生意,自從它關之後,店鋪雖重新開門但生意也大不如前。」
他表示,明白觀音堂希望逐步重開,一是熟悉新的運作,二是儘量避免過多人潮聚集。
「這是我在這裡顧店20多年來最艱難的一段經歷。暫時要恢復往日的生意水平是不太可能了,幸好在租金回扣方面有一些援助。」

在觀音堂外從事解簽的謝寶升表示已做好消毒工作。
解簽佬:已做好消毒工作
一名在觀音堂外為善信解簽的謝寶升說,觀音堂關閉期間,前來解簽的人幾乎沒了。他表示,現在已做好消毒工作,希望重開後能有所恢復。他也說,暫時不知道觀音堂重開後是否能讓善信供奉鮮花或者求籤。
「因此一些花攤也不知道要不要在當天開始恢復做生意。」

觀音堂關閉期間,仍有善信在門口拜拜。
海味乾糧商販:生意跌八成
海味乾糧生意也盼人潮救市
在四馬路雅柏中心3 樓售賣海味、幹活的商販說,以往每逢初一、十五生意都會上升至少30%,相信許多顧客都是到觀音堂的善信順道來消費的。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味店女老闆說,希望觀音堂重開後,生意能有所回升。
另一名賣海參的林先生則表示,4月以來生意額下降了80%,阻斷措施結束後開門營業,每天只能盼顧客量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