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節假日,新加坡人就成群結隊湧向沙灘和公園,去釋放一周以來的工作壓力。新加坡保健促進局於去年8月推出了全國體力活動指導原則,建議成年和老年人每周要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運動或75分鐘的激烈運動。因為研究顯示,一周加起來150分鐘的活動量,便能降低患慢性病、中風、直腸癌和 乳癌 等的風險兩到五成。

新加坡雖然在奧運會上沒拿到金牌,但健身設施卻遍布全國的每個角落。亞洲留學大聯盟的老師去新加坡的時候,就發現每個小區都有各類健身器材、運動場地

讓人感到新鮮的是專用跑道,在花草樹木間蜿蜒穿行。跑道不僅有黃線劃出,還不時標註著奔跑的小人、300米、500米、開始、結束等圖案字樣,看上去很專業。跑道之外,小區內另有羽毛球場、網球場、籃球場、足球場等運動場所。新加坡有很多公共游泳池,有一個專門的網站,發布這些游泳池的地址、電話、泳池種類、停車位、用於比賽時的座位情況等信息,公眾使用每次只需一塊錢(約5元人民幣)。此外,私人公寓遍布全國,每一處公寓小區都配有游泳池。

為了營造便於國人運動的環境,10個地鐵站已在去年10月底之前變成了「保健地鐵站」。站內張貼鼓勵改走樓梯、多站立等提示,螢光屏上播放「新加坡體操」的錄像。

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局長洪合成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前,有超過七成的新加坡人達到最低的體力活動標準,讓新加坡人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屬下地區的體力排名在前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