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島國,新加坡人認為自己被中國人、馬來西亞人「搶」走了工作。在(9月1日)的議會上,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直接了當地談論了目前新加坡人既擔心保不住自己的工作,又擔心外籍員工會搶走自己飯碗的問題,淚灑現場。
針對國民的「投訴」,她先給出了一組數據,表示過去的5年里,EP和SP其實已經大幅度減少,而在2014年-2019年,新加坡擔任白領工作的本地人年均增加3萬5000名。
與此同時,新加坡本地的企業本地每聘請多一名EP或SP外籍員工,就需要保障有4名新加坡本地員工被招聘到PMET(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崗位上。
丟出這幾組數據,楊莉明想表達新加坡人不用擔憂自己被搶工作,新加坡會確保企業在招聘時優先聘用本地人,也會公平和負責任地進行裁員行動,不會削弱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團隊。
有議員說說,2014年到2019年新永久居民和新移民的總數平均增加5萬人,超出為本地人創造的35000個PMET數目。
這意思就是說,PMET崗位的增多是因為新移民、新永久居民變多了,這些人有了工作不代表新加坡原住民有工作,新移民、新永久居民也算「搶」了工作。楊莉明表示:如果在新加坡人、新移民和永久居民之間劃清界限,對新加坡不會有好處。
楊莉明淚灑現場,「壓力確實會存在,我們也體諒國民的工作焦慮。但一些新移民和永久居民並沒有在工作,他們中的一些人是與新加坡人結婚,是家人關係,難道我們能要求他們不要工作嗎?」

外籍員工:是我們的錯?
2020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場災難。新加坡在這場風暴里,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一些知名企業也被迫降薪、裁員,甚至面臨倒閉,也有數十萬的人因疫情失去了工作。
在半年的時間裡,新加坡經濟從1下降到-13.2,僅僅在6月,就有90500人失業,其中79600人都是公民。
原本優渥的生活陷入困境,一部分新加坡人焦灼難耐,認為是外籍員工搶走了自己的「飯碗」,也因此心生怨言。
Tom:我是新加坡人,今年30多歲,公司是一家外企,總部在英國。7月中旬公司通知我要裁員,8月15日我被迫離開了公司(也沒有拿到額外的補償)。從7月到現在,我都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公司要把我裁掉,我明明是新加坡人,公司里另一個拿就業准證的中國人卻沒有被裁掉!這讓我覺得真的不公平,難道不是應該先保障我們不會失去工作嗎?
但實際上,外籍員工於今年失去工作的也不在少數。在已知的數據中,僅今年上半年,EP與SP人數減少了22000人!
而還在公司沒有被辭退的外籍員工面對「控訴」也有一些無語,難道自己因為工作能力強沒有被裁掉,也是一種錯?真的是自己「搶走」了新加坡人的工作嗎?
有本地人建議,新加坡需要減少外籍員工的准證配額,楊莉明則認為這種做法不明智。
實際上,拿就業准證(EP)來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專業人士並不是很多,這些人也是新加坡很需要的,需要他們用自己專業的技能幫助新加坡企業開拓新領域,也可以教會新加坡人新的技能。
楊莉明在昨天的會議上強調:若新加坡企業裁掉了新加坡本地員工,人力部可能會不批准公司給外籍員工申請EP、SP,除非公司能給出合理並能說服人力部的理由。
「資歷與條件符合要求的情況下,輸給了看上去不比他們資歷更強的外籍競爭對手會讓新加坡人感到冒犯生氣。」
(視頻取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