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新加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多,很多人變得緊張起來,要不要戴口罩成了大家爭論的焦點。一名網友投稿給新加坡眼,說出了他的看法: 我們先來說一下事實邏輯,口罩防範什麼?按照目前所知的科學事實,我們知道新冠病毒不是空氣傳播,而是飛沫傳播。有些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傳播,但是新冠病毒不是。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所以呼籲生病的人戴口罩是有道理的,生病的人戴口罩可以避免打噴嚏或咳嗽時傳播飛沫給周圍的人。

另外一個傳播途徑是接觸傳播,也就是生病的人接觸過的物體表面,健康人碰過之後,再用手把病毒送進自己的身體。然而這一途徑,是無法通過戴口罩避免的,只能通過避免用手碰眼耳口鼻來切斷。然而我們都會下意識地用手去碰眼耳口鼻,所以勤洗手,正確洗手才是重要的防範途徑。而戴口罩時會時不時調整口罩,反而增加了用手碰眼耳口鼻的機會,還可能帶來錯誤的安全感。

有人說沒有症狀的人也會傳染,戴口罩可以防範這種傳染。的確,病毒有潛伏期,但沒有症狀就傳染的案例,至今為止是極少數。德國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的案例,後來德國政府的公共衛生機構澄清,該研究結論並不準確,感染者其實是沒有如實或沒有準確敘述自己身體的感受,造成了一些誤會。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根據對MERS的觀察,其它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 理清了以上事實邏輯,再來說說為什麼新加坡政府要強調健康的人不要戴口罩。當危機來臨時,一個社會找出最高效的應對方式很重要,這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如果大家都遵守「生病的人戴口罩,不生病的不戴口罩」這個原則,顯然這是最省口罩的做法,但前提是大家都願意自覺遵守,也都相信別人會遵守。而如果大家都開始懷疑別人可能不遵守,那規則很快流於空談,造成混亂,再好的規則和政策都起不到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信任是一個社會最大最寶貴的資本。
我們現在看到的武漢危機,關鍵還不是瘟疫,而是醫療資源不堪負荷。這個時候尤其凸顯一個相信科學,透明高效的政府的重要性。現代社會是一個複雜而又脆弱的體系,各行各業的分工合作,公共資源的協調分配,都是錯綜複雜的,而經濟規律決定了在一般情況下,任何物資的庫存都不會太多,所以任何東西都經不起民眾擠兌,不管是口罩還是其它醫療或生活物資。
在新加坡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府比我們有更準確的信息和更豐富的資源,並有能力做出對整個社會最好的決定。從疫情爆發開始,政府也及時推出了各項符合當下疫情的措施。然而我們需要理解的是:新加坡政府要考慮的不是簡單地防範疫情,而是如何在讓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損失最小的情況下有效防範疫情。
不管政府推出什麼措施,都需要每個人的配合和信任,好措施才能生效。危急時刻,信任是黃金!信任政府可以做出最好的判斷和決策,信任別人不會不負責任散播病毒,也信任他人和自己一樣不會恐慌搶購。如果我們對一切都開始懷疑,開始猜忌,那要囤積多少口罩,快熟面和洗髮水才能平復心中的恐懼呢?歷史證明,人類往往不是被災難本身毀滅,而是毀於災難帶來的恐懼和失控,那恐怕才是比瘟疫更大的危機。
(文:陳晗老師)
